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個武則天印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個武則天印象,武則天是男化的女性,迄今還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原文

武則天是男化的女性,是風流寡婦,迄今還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我對她的第一印象來自五十年代初的耳食之學。學《中國通史》受業於蔡尚思教授。他推崇武則天,擺她的「才學膽識」、「破格用人」,「虛心納諫」,「賞罰嚴明」,當然也淡淡地批評她對婦女解放沒有表現,所以我暗暗地佩服武則天。

第二印象在看些雜書之後,覺着武則天陰鷙可怕。她十四歲進宮,卅一歲為高宗之妃,卅二歲為後,六十七歲到八十一歲 「反唐為周」 當女皇。她個人的歷史,大概不是很漂亮的歷史。她利用王皇后和肖淑妃的矛盾,拉王打肖,一計得逞,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嫁罪王皇后,誘使唐高宗廢王立武。此計又得逞,竟然把反對她的老臣長孫無忌、諸遂良等等,流放的流放,殺頭的殺頭,把王皇后、肖淑妃,先打一百板,剁掉手腳,扔到酒瓮里,處死之後,還要切屍,天下殘忍無過於此。於是我對武則天的印象可謂壞透了。 雜文《四個武則天印象》原文及鑑賞 第三印象,在河南看了些古蹟,慢慢對武則天又恢復了好感,覺得她還有點母性和妻性。她不僅給寵臣的母親找情人,還給菩薩介紹對象。傳說,她看到中嶽廟的中嶽大帝是光棍漢,就賜她一個女菩薩。所以現在「寢殿」上左右耳房都是臥室,中嶽大帝躺着休息,中嶽娘娘坐在一邊扇扇子。在洛陽龍門奉先寺露天摩崖神龕,大盧舍那佛是武則天捐脂粉錢,照她的面貌雕刻的,漂亮溫順,脈脈含情,覺着武則天也不是那麼令人望而生畏。

尤其是在嵩山展覽館,我拜讀了「武則天金簡」,那是武氏歸天前五年朝拜嵩山的高級名片。這位七十六歲的老女皇,叫小臣帶着刻着武周新字的名片,同她一道,從長安到登封,偷偷地求神「除武曌罪名」,倒也值得同情。事實上,武則天臨終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跟她死去的丈夫李治合葬於乾陵,總還不至於「帶着花崗岩腦袋去見上帝」吧!

第四印象,這回遊乾陵,總覺得武則天對歷史懷着恐懼感,非常虛偽,所以聞其名而噁心。

乾陵,位於距西安八十多公里的乾縣梁山。遠遠看去,梁山酷似一個睡美人,披散着長發,高高的鼻樑,胸脯突起兩個豐滿的乳房,兩腿長長地伸下去。乾陵恰好銜於睡美人的胯下。這是什麼風水,我就不懂了。她給丈夫唐高宗立了塊高大的墓碑,碑文是武則天起草的,花了八千字敘述李治的文治武功,而武則天給自己卻立一塊沒有一個字的無字碑。兩碑對比,給人的印象,武則天還是一個賢良、本分,忠實於丈夫的好妻子。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都是武則天逼死的,她又遷墳把他們葬於乾陵兩邊,陰謀家可怕就可怕在這裡!

認識活人難,認識死人也不容易。人是很複雜的,作為人活動的歷史,自然也是複雜。視角不同,印象不一,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真理是一個過程,識人也是一個過程吧!但是,離開歷史唯物主義,還有什麼真實的武則天形象可言?我想其他的歷史人物也可作如是觀。

賞析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死於705年,距今1,000多年。今天議論一下這位當年的「聖神皇帝」,完全可以稱得上「談古」。康群的《四個武則天印象》就是一篇「談古」的雜文,而且是我所讀過的「談古」雜文之佼佼者。

作者根據掌握的史料,得出了「四個武則天印象」。即: 值得佩服的武則天,陰鷙可怕的武則天,頗有人情味的武則天,虛偽而又令人噁心的武則天。一個武則天成了四個武則天,雖然在邏輯上近乎荒誕,但它卻是人們認識事物時所具有的多元性的一種表現,既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也符合事物本身的態勢。沒有翔實的資料積累,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沒有辯證的分析頭腦,武則天只能是武曌,不會寫出什麼新意的。

當然,作者的「四個武則天印象」不是給武則天作什麼鑑定,「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藉此說明認識事物的困難性和複雜性。用絕對的、靜止的觀點給一個人、一件事下結論是多麼得愚蠢! 科學地認識世界的道理,雖然在文章中並沒有明確的闡述,但「四個武則天印象」的弦外音倒讓人震聾發聵,受益非淺。政治家們如何認識希特勒、丘吉爾、斯大林?哲學家們如何認識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列寧?社會學家們如何認識阿Q、雷鋒、朱伯儒?就是平平如我之輩又如何認識自己周圍的張三、李四?雜文是一種雜談,雜七雜八地談,那麼,它的效果也應讓讀者雜想,雜七雜八地想,而不是讓作者牽着鼻子去想。這種效果,尤其是「談古」的雜文能起到這種效果,實在難能可貴。康群的這篇文章「談古」時科學縝密,「論今」時不免強讀者,可謂上乘「談古」之作。當今,不少人寫雜文喜歡談古,但有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不是「讀古後感」,就是「古今對照」,這種文章古今兩層皮,死人活人兩層皮,偉人凡人兩層皮,理想和現實兩層皮,除了艱澀的典故,就是枯燥的說教,讀後總感到單薄、做作。那些寫文章喜歡引古、談古的同志,不妨讀讀康群這篇文章,使自己的作品能給讀者的思維留下廣闊的空間。[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