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書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是重要的儒家經典著作。西漢之後學五經,南宋之後學四書。南宋時,作為儒學集大成者的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在一起進行註解,稱其為四書。

四書成為自南宋至清末八九百年來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 《大學》和《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 《大學》的作者據傳為曾子及其弟子。 《中庸》的作者據傳為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 [1]

《論語》的作者據傳為孔子的弟子們,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孟子》的作者據傳為孟子及其弟子,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本中節選的《論語》選段和《孟子》選段,以及中考和高考中常用的選段,多達幾十處甚至上百處; [2]

取自於這四部經典中的名句和成語也是數量龐大;古人更是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四書中諸多名句及其思想,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思維觀念,深刻影響着中國人的行為和習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四書

拼音 sì shū

近義詞 五經

意思 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

詞語釋義

詞目:四書

拼音:sì shū

解釋: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

例句:賈母因問林黛玉念何書。 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紅樓夢》

詳細解釋

1、《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南宋 理學家 朱熹 注《論語》,又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分章斷句,加以注釋,配以《孟子》,題稱《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始立,後用作學習的入門書。 元 皇慶 二年定考試課目,必須在「四書」內出題,發揮題意規定以 朱熹 的《集注》為根據。 明 清 相沿不改。 元 方回 《古齋箴》序:「近世 朱 氏『四書』,吾服膺焉。」參見「 四子書 」。

2、指四部書。 南朝 梁 蕭統《謝敕賚制旨大涅盤經疏啟》:「四書所總,施命止於域中。」 唐 陸龜蒙《奉和襲美二游詩》:「嘗聞四書曰,經史子集焉。」陳建冰《題載敬堂》:「載道興文,心游六藝;敬天樂遇,德體四書。」參見「 四部書 」。

清代微型

楚天金報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在近日開展文史資料徵集過程中,發現了一套只有兩個火柴盒大小、頁面比身份證還要小的《四書備旨增注詳解》。據初步判定,該書為光緒年間的石印本,距今已有百餘年。

這套書配有用硬紙板和深藍色粗布做成的保護匣,匣內裝有線裝書兩冊,其邊長僅為6.5厘米,寬4.5厘米,厚2厘米。全書紙張是很薄的宣紙,正文152頁,最大的字不到兩毫米見方,最小的只有1.2毫米見方,小小一面紙上印有近千字,而且字字清晰,用肉眼就可看清。

據悉,這種微型本最早被古代人劃分為「巾箱本」之列。所謂巾箱,是古代書生放頭巾的小箱子。明清科舉制盛行時,巾箱本演變成書生們考試時的作弊書。

作品評價

《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它原來並不是一本書,而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彙輯刊刻,從此廣為流傳,名聲鵲起。《四書》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的集中體現,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體現出早期儒學形成的嬗遞軌跡。

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產有深遠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毋庸諱言,《四書》中也夾雜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這些局限已成為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這無疑是需要加以揚棄的。

作品地位

《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傳戶誦之學,哪怕是鄉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並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

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容,又通過私塾鄉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多內容告訴人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學精義的概括。

按梁啓超先生的說法,《論語》《孟子》等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着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台灣著名心理學家楊國樞認為,以儒家文化為基底的中國文化其實是形塑中國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資源。

書籍影響

四書影響深遠,後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儒家思想成為全面控制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其幾與耶教有聖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人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

儒家經典《四書》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于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