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塊玉(地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塊玉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四塊玉

出現年代 明永樂年間

位 置 天壇公園的東門外

典範作品 四塊玉·南畝耕

四塊玉:在天壇公園的東門外,有一個地方叫四塊玉。原是一處地域性的稱呼。上世紀50年代後分解為四塊玉北街南街之類。 [1]

綜述

傳說,明永樂年間修建天壇時,剩下四塊大漢白玉,一時沒用就放在天壇東門外。當時這一帶全是窯坑、葦塘之類的荒地,有窮人常到這裡挖黃土進城去賣。時間久了,人們就稱此地為四塊玉。

這四塊玉和近代發生的克林德事件有關:克林德系德國人,男爵,外交官,來華曾任廣州、北京等地領事官,1899年任德國駐華公使。次年6月14日克林德曾指使德國士兵對路經使館旁的義和團民開槍,打死無辜團民二十餘人。同月19日,清政府因聯軍攻陷大沽對外宣戰,由總理衙門照會各國駐華使節在24小時內離京。次日克林德帶同翻譯,乘轎前往總理衙門會晤,途經東單牌樓時與清兵發生衝突,被神機營兵士開槍打死、翻譯受傷。是為克林德事件。

事後清政府依從德國的無理要求,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該處修建石碑坊。這天壇東門外的四塊大漢白玉石被派上用場運到東單修了石牌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牌坊被法軍破壞。中國政府在1919年將牌坊遷往中央公園內,改名為「公理戰勝」牌坊。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確定將它改為「保衛和平」石牌坊,並由郭沫若題寫,刻在正樓額坊上。

四塊大漢白玉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此地區已無玉,但四塊玉的地名仍為百姓傳承使用着。這正是:四塊玉,留名不留玉。

參考來源

  1. 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四塊玉社區地名介紹 四塊玉社區是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110101015007,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10101。郵政編碼為100010,長途電話區號為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