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大金剛(美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大金剛(上海美食)

中 文 名 四大金剛 (上海美食)

主要食材 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味 道 甜、鹹

四大金剛, 上海灘的早點,可以用紛繁精緻來概括,而最典型的要屬「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上海人對它們的執着程度由來已久,甚至已經超過了早餐本身的意義,成為了上海這座城市味道的回憶。在老上海人的眼裡,所謂的什麼沙拉,比薩都不是什麼好的早餐,他們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幾十年的一種糍飯糰子。先把一團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張麵餅,在上面放點榨菜,夾一根油條,捲成一個糰子,就這樣,這就是老上海人的傳統早餐。

簡介

上海灘的早點,可以用紛繁精緻來概括,而最典型的要屬「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上海人對它們的執着程度由來已久,甚至已經超過了早餐本身的意義,成為了上海這座城市味道的回憶。

粢飯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兩隻大餅,一根油條,一碗豆漿,加起來可能幾分錢,在當時看來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時候大家都會拿一根筷子或者一隻淘籮,穿街走巷,就為了能買上熱騰騰的大餅,再裹着剛從油鍋里撈起的油條一起吃,絕配。

油條是大餅的最佳拍檔,可單吃,也可斬成段佐泡飯、豆漿吃。早在宋朝年間,老百姓因痛恨陷害忠臣岳飛的奸人秦檜,想讓他入油鍋炸而食之,便用麵粉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並將它們背靠背粘在一起,丟進油鍋。卻不料,油條那麼好吃,一傳就是千年。

對於豆漿鹹甜這件事上,老上海人似乎更偏愛於咸漿,而且愛喝燙嘴的咸漿。如加上蝦皮、紫菜、榨菜等輔料,再淋上幾滴辣油,賞心悅目外,大熱天喝得滿頭大汗,過癮!

同樣,粢飯也有甜鹹之分,甜的裡面放豆沙、黑洋沙;鹹的則往往放榨菜、肉鬆等。不管哪種,最後都要包上根油條,然後團起來壓緊,邊捏邊吃,既實惠又可口。

現如今,上海的早點攤拆的拆,搬的搬,原本那種香味繚繞的早市氛圍似乎已離我們遠去,但那份對於經典早點的情懷,依然能勾起我們無限的渴望。

豆漿

豆漿可甜可咸,豆漿里配上榨菜末、蝦皮、紫菜等,再淋上幾滴辣油,就是一碗誘人的咸豆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咸豆漿才幾分錢一碗。對於豆漿鹹甜這件事上,老上海人似乎更偏愛於咸漿,而且愛喝燙嘴的咸漿。如加上蝦皮、紫菜、榨菜等輔料,再淋上幾滴辣油,賞心悅目外,大熱天喝得滿頭大汗,過癮!

粢飯糕

粢飯糕是長方形,金黃色,三四厘米厚,咬在嘴巴里,又脆又咸又鮮。粢飯糕用糯米和梗米按一定比例配製,糯米是軟的,梗米是硬的。兩者一混合,再在油里一炸,入口的粢飯糕就變得邊角硬,中心軟。同樣,粢飯也有甜鹹之分,甜的裡面放豆沙、黑洋沙;鹹的則往往放榨菜、肉鬆等。不管哪種,最後都要包上根油條,然後團起來壓緊,邊捏邊吃,既實惠又可口。

大餅

正宗的大餅是從爐子裡烘出來的,分為鹹甜兩種。甜大餅製作簡單,一點白砂糖和麵粉就是餡心,再撒上幾粒芝麻,香甜可口;而鹹味的大餅做起來頗為費力,刷多少菜油、抹多少鹽花等都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

油條

油條可單吃,也可切成段佐泡飯、豆漿吃,更是大餅的最佳拍檔。兩個大餅配一根油條,被稱為「一副」。油條炸好後,顧客遞上筷子將油條串起來。饞嘴的孩子總是等不到回家,先偷偷咬掉油條的兩頭,就像周立波所說的「尖尖頭最好吃」,外脆里嫩,咸香可口。 油條起源於宋朝,老百姓痛恨陷害忠臣岳飛的奸人秦檜,讓他入油鍋炸而食之。卻不料,油條那麼好吃,一傳就是千年。油條麵粉的發酵也是很講究,普通人難以模仿,家裡開大油鍋也不方便,只有上早點攤買。看人做油條我久看成精,心裡仿佛有口訣。除了發麵,用那根短棒把兩條麵團壓攏,一轉,拉長,慢慢放入半條,晃幾下,兩頭一掐,再沉入油鍋,這些技術活,只有靠實踐多操作。我記得小時候去大餅攤學過雷鋒,做大餅油條都試過,最後人家求求我們這些小祖宗思想覺悟不要再高了,請回吧。確實,油條不是想象當中那麼好做,油鍋前站着煎油條也不是好玩的。

現狀

據了解,「四大金剛」的市場需求巨大,但在早餐工程中,願意嘗試「四大金剛」的企業並不多。這是因為「四大金剛」看似普通,但成本卻不低,衛生安全標準頗高,原料選材很有講究。比如炸油條的油需一天一換,用的是知名品牌;髮油條的不是明礬而是蛋清;再加上房租、水電費、人工費等。還有,「四大金剛」回歸還面臨選址難的問題。經營油條、粢飯糕等油炸類食品的商家,需要接受相關部門評估其生產對周邊產生的環境影響。

應該說,在上海,「四大金剛」作為早點的主角,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市民對之有很深的感情,也是「市井文化」、「弄堂文化」的象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