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屯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地處周至縣西北,東以聯廣路為界與侯家村鎮接壤,南依淳風嶺與廣濟鎮相連,西有陽化河與啞柏鎮為鄰,北瀕渭水,與咸陽市武功縣大莊鎮隔河相望,總面積53.9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四屯鎮下轄18個行政村。2018年,四屯鎮戶籍人口48187人。2011年,四屯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665萬元,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1]

中文名: 四屯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

地理位置: 周至縣西北

面 積: 53.98 km²

下轄地區: 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四屯村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400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48187人(2018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以唐代屯田序數取名四屯村,後分上、下四屯,因鎮政府駐四屯村而得鎮名。

建置沿革

1949年,為陽化鄉。

1958年,大躍進公社陽化營,後改為城關公社陽化管區。

1976年,管理區遷至上四屯村北。

1984年,改設為四屯鄉。

2011年,四屯鎮改為四屯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轄蘇村、望城、上三屯、下三屯、新聯、東陽化、南辛莊、北辛莊、曙光、新亞、聯二、聯三12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轄有上三屯、望城、新聯、蘇村、東陽化、南辛莊、北辛莊、聯二、聯三、新亞、曙興、下三屯12個行政村;下設87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四屯鎮下轄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四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屯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西北部,東以聯廣路為界與侯家村鎮接壤,南依淳風嶺與廣濟鎮相連,西有陽化河與啞柏鎮為鄰,北瀕渭水,與咸陽市武功縣大莊鎮隔河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7千米,總面積53.98平方千米。距縣政府6千米。

地形地貌

四屯鎮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南北長、東西窄。

氣候特徵

四屯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適宜於農作物生長。多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降水量674.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

水系水文

四屯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陽化河、渭河、清水河等,渭河境內流長約4千米,陽化河南北流長約8千米,清水河東西流長約4.3千米。

自然災害

四屯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轄區總人口233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0人,城鎮化率0.94%。另有流動人口24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988人,占51.3%;女性11388人,占48.7%。2011年,四屯鎮人口出生率8.56‰,人口死亡率4.28‰,人口自然增長率4.2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9人。2018年,四屯鎮戶籍人口481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四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58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四屯鎮耕地面積2.38萬畝,人均1.0畝,林地面積0.7萬畝。農業總產值1978年為6132.3萬元,2011年達到7665萬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3%。

種植業

四屯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四屯鎮糧食生產11722噸,人均4000千克。其中小麥586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獼猴桃、苗木花卉等。

林業

截至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累計造林0.7萬畝,其中防護林1030畝,經濟林21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6.5萬株,林木覆蓋率30%。

畜牧業

四屯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四屯鎮生豬飼養量6273頭,年末存欄6200頭;羊飼養量513隻,年末存欄482隻;牛飼養量35頭,年末存欄21頭;家禽飼養量47523羽,上市家禽47523羽。2011年,四屯鎮生產豬肉1000噸;畜牧業總產值0.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5%。

第二產業

2018年,四屯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5千米,投遞點4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16份。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0.16萬戶,比上年增加11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6.5%,比上年提高2%;移動電話用戶1.5萬戶,比上年增加30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45%,比上年提高3%;光纜線路總長達8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0.2萬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0.1萬個,寬帶接入用戶0.1萬戶比上年增加200戶。2018年,四屯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1個。

交通運輸

交通

四屯鎮已形成由公路1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截至2011年末,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25千米。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3.6米。

運輸

2011年,四屯鎮客運總量2萬人次,貨運總量80萬噸。日均發送15輛客車,日客運量450人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510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8所,在校生996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5%;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768人,專任教師8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16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81個,建築面積639平方米,藏書3000餘冊。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全鎮有線廣播喇叭12隻,電視5400台。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8人。2011年,四屯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186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四屯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4戶,人數1163人,支出209.34萬元,比上年增長6%,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5%。

歷史文化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分別位於四屯鄉東陽化村西南磚廠內、陽化河東岸二級階地上和廣濟鎮北留村南、陽化河東岸的台地上。東陽化村西遺址平面呈一斜向長方形,南北約120米,東西長約100米,面積近12000平方米。從取土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堆積在2米左右,暴露有袋狀灰坑等遺蹟,遺物主要為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較少;紋飾主要有繩紋、籃紋,可辨器物主要有罐、盆等。另採集有磨製石刀一件,中間有一圓形穿孔。北留遺址平面約為北寬南窄的梯形,南北寬260米,東西長280米至370米,面積近8萬平方米。遺址面積較大,保存狀況相對較好,在遺址西部斷面發現有厚約0.8米的文化層堆積,遺物主要為陶片,多見夾砂紅陶、夾砂灰陶,紋飾主要為繩紋、附加堆紋。可辨器物主要有龍山文化的罐、鬲等。還發現石錘一件,打擊面上布滿打擊痕跡。此外,在遺址內還發現有漢代筒瓦殘片,可推知此地有漢代建築遺址。

視頻

愛剪輯-四屯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