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東經100˚30'至104˚27',北緯30˚35'至34˚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2000米至3000米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435公里 。[1]

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譽為九寨溝「六絕」。

九寨溝主景長10餘公里,面積6萬多公頃,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Y」字形分布的日則溝、則查窪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九寨溝主要景點分布在樹正、日則、則查窪三條溝內。

溝內可分五大景區:樹正景區、日則景區、長海景區、寶鏡岩景區、原始森林生態景區。 2004年1月由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批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脈南段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00˚30'至104˚27',北緯30˚35'至34˚19'。系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頭的一條大支溝,流域面積651.34公里,因溝內有樹正、荷葉、則查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

氣候特徵

九寨溝處於中國北亞熱帶與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濕潤區的過渡地帶,屬高原濕潤氣候,山頂終年積雪,氣候溫和、冷涼乾燥、降水適中、旱雨季分明的季風氣候。

地形地貌

九寨溝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邊緣地帶,屬松潘,甘孜地槽區,恰好位於中國第二級地貌階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態變化最大的裂點線上,地勢南高北胝,有高山,峽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間平原等多種形態,其地貌屬高山狹穀類型,山嶺的海拔高度大都為3500-4500米,最高峰嘎爾納峰海拔4764米,最低點羊同海拔2000米。

地質變遷

在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溝尚是一片汪洋,從第四紀旱更新世紀起,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使地殼發生了急劇性的變化,山體在快速的不均衡隆重起過程中,經冰川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嶺高的地貌形態,另外,由於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花流水,泥石流堆積和石灰溶蝕,鈣華加積等多種地質作用,導致溝谷群湖產生,疊瀑越堤飛出,因此,九寨景觀的雛開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就已形成。

從第四紀晚期世紀後期,九寨溝一帶的許多山地海拔已達到4000米以上,達到了雪線,隨着冰川期氣候的到來,高山上發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終磧,側磧,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長海就是第四紀冰期時形成的堰塞湖,這裡仍保存着第四紀古冰川的遺蹟,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懸谷,槽谷獨具風韻。 喀斯特地貌是造就是懸壁,形成瀑布的先決條件。在台式斷裂的抬升面上,堆積泥石流等堆積物,後經喀斯特作用,鈣華加積,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壯觀的諾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懸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氣勢雄偉,較發達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風光的基礎。

地質工作者們根據九寨溝的冰斗和「U」字谷,認為長海冰川屬冰斗冰川。九寨溝其他地方還有懸冰川以及平頂冰川。

資源情況

九寨溝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3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自然分布的原生物種有3553種,有白堊紀末、第三世紀初的孑遺植物獨葉草、星葉草、箭竹等。原始森林也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適宜環境,初步調查有無脊椎動物693種、脊椎動物313種,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小熊貓、羚羊等。

景區景點

景區

樹正群海

樹正群海景區是九寨溝秀麗風景的大門。樹正群海溝全長13.8公里,共有各種湖泊(海子)40餘個,約占九寨溝景區全部湖泊的40%。

長海景區

長海海拔3060米,面積30萬平方米,最高處4450米,長約7.5公里,水深44.57米,最深處可達80米。長海是遠古冰川的兒子,它沒有出水口,靠冰磧物阻塞成湖,長海的南邊冰川雪峰上的積雪是長海的水源,所以稱長海為「裝不滿,漏不乾的寶葫蘆」。長海是九寨溝最長的一個海子,長達四公里多,因為它呈「S」形分布,所以只能見到一部分。長海所處的海拔也是九寨溝所有景點中最高的,海拔達到三千一百多米。在冬季的時候長海會結六七十厘米厚的冰層。長海海拔3060米,最高處4457米,面積約200萬平方米。長約8公里,順山彎去,頭深藏在層巒疊嶂的山谷之中,是九寨溝最大的海子。

日則景區

從諾日朗瀑布向西南方行進就是日則溝。這一路景點有珍珠灘,金鈴海、孔雀海、五花海、熊貓海、箭竹海,越過日則保護站,再越過海拔2905米的天鵝海、芳草海,跋涉到絕壁千仞的劍岩,16公里的山路便到了盡頭。

寶鏡岩景區

九寨溝寶鏡岩是由兼具滑坡、地殼表層的差異運動及地震活動較頻繁,使得大片的石灰岩層逐漸向下滑落,形成可相對高度400米的懸崖,岩壁如同刀砍斧劈一般,上面只有小樹。

據傳,這面寶鏡本是九寨溝萬山之主扎依扎尕的寶物,為了不讓溝外的妖魔鬼怪進入九寨溝戕害生靈,他便把這面寶鏡放在進溝的必經之路,保佑九寨溝人安居樂業。寶鏡岩景區是九寨溝風景的序幕,包括蘆葦海、迎客松、盆景灘等景點。一進九寨溝,便可見扎如溝北側有一塊巨大的石崖,昂然矗立,巍峨挺拔,表面平整,遠遠望去,像是一座大屏風。這就是寶鏡崖,也稱為魔鬼崖,寶鏡岩高達400餘米。

景點

五花海

有「九寨溝一絕」和「九寨精華」之譽的五花海,位於日則溝孔雀河上游的盡頭。 五花海九寨溝國家公園,它位於海拔2472米處(服用攜氧片,緩解高原反應),珍珠灘瀑布之上,熊貓海的下部。清澈多彩的湖面下顯現出一段段的樹木軀幹。湖面整體呈綠松色,不同區域,顏色變換從黃色到綠色,又到藍色,展現出湖水五彩的美艷。

珍珠灘

位於四川省九寨溝景區的花石海下游0.5公里左右的地方,日則溝和南日溝的交界處,有一片坡度平緩,長滿了各種灌木叢的淺灘,長約100米的水流在此經過多級跌落河谷,激流在傾斜而凹凸不平的乳黃色鈣化灘面上濺起無數水珠,這就是珍珠灘。珍珠灘海拔2433米,寬約160米,面積9.5萬平方米,是一片巨大扇形鈣華流,清澈的水流在淺黃色的鈣華灘上湍瀉。

中查溝

位於九寨溝縣漳扎鎮內,與九寨溝景區僅一山之隔,是一條長約10公里、寬約3.5公里的峽谷,溝口海拔2189米,山頂海拔約為4000米,有着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中查溝不僅景色優美,而且還有古老的藏族村寨,其神秘的藏族民俗風情和人文資源別具特色。

犀牛海

犀牛海是一面長約2.2公里、水深17米、海拔高度2400米、最深的地方可以達到40多米的天然湖泊。是樹正溝最大的海子。犀牛海的南端有一座棧橋通過對岸。傳說古時候,有一位身患重病、奄奄一息的藏族老喇嘛,騎着犀牛來到這裡。當他飲用了這裡的湖水後,病症竟然奇蹟似的康復了。

生態保護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旅遊影響力在國際上日益提高,為了規劃建設好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區,使一流的景區與一流的硬件設施相配套,九寨溝世界遺產管理局於1985年10月完成了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並於1987年1月通過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又於1999年開始了《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於2001年10月通過由建設部和四川省建設廳共同組織的正式評審,並按評審紀要修改完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近期重點建設區詳細規劃》已於2003年6月正式通過四川省建設廳的評審。

在符合總體規劃要求的前提下,九寨溝世界遺產管理局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已完工的遊客中心、景區棧道、生態廁所、諾日朗旅遊服務接待中心工程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及正在施工的藍天停車場及附屬工程、景區公路整治工程等一批在建項目,共投入基建經費約502594027.83元。

科研價值

2003年3月9日,「數字九寨溝」項目中的電子商務系統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金旅工程」項目——「四川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試點建設項目。2004年初,「數字九寨溝」通過國家建設部專家委員會的評審,被列入《建設部2004年科學技術項目計劃》。7月24日,「數字九寨溝」 申請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數字化工程》的示範項目進行了評審,並獲得通過。

「數字九寨溝」主要包括景區自然資源保護數字化、運營管理智能化、產業整合網絡化三大部分組成,是九寨溝管理局為更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自然資源數據收集、分析、傳播自動化的具體體現;是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實施景區管理運營智能化的具體措施;同時也是為整合旅遊資源,創新世界遺產景區保護、管理的產業基礎,實現產業整合網絡化的有力保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