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地處華鎣、鄰水交界處,含石林景區、天池湖景區和小山壩景區,總面積116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面積35.5平方公里。其中,石林景區是公園的核心景區,也是國家4A級景區。[1]

2006年12月24日,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華鎣山石林隆重舉行。

主要景點

高登山景區

景區面積約 21 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態資源和石林景觀為主。這裡的石林不像雲南石林那樣奇險,也不像桂林石林那樣暴露,而是將自己的秀美風姿隱於叢林之中,以清、雅、隱、奇獨秀天下,石林與森林鑲嵌融為一體,形成典型的林中林景觀,為我國西南岩溶良性生態景觀之代表,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主要景點有:高登山石林、十里大峽谷、高登山、竹海、龍王洞背斜、高登山向斜, 高登山古生物化石採集地、冬季雪景、秋季楓葉及其它景觀。其中,高登山海拔 1704米,為華鎣山最高峰,可以登山攬勝,觀雲海日出。

天池湖景區

景區位於公園北部天池鎮境內,是公園內最重要的導向性地質遺蹟景觀分布區之一。面積約20 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天池湖、天池竹海、碧家洞、天池褶皺斷裂、響水洞漏斗群等。其中天池湖是由多個構造岩溶窪地集水而成的,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構造湖泊,天池湖為天然構造岩溶湖,湖盆海拔 487 米,水面約3800畝,最大水深50 米,平時可蓄水2.6億立方米,在全國亦屬罕見。碧家洞為天然溶洞,海拔1080米。洞長 700餘米,由5個大廳和連接大廳的走廊組成。大廳高10 米~70 米,長40 米~80 米不等。洞頂有天窗,洞內石柱、石筍、石芽、石鐘乳千姿百態,石柱最高可達38 米。洞內石鐘乳、石柱、石筍、石瀑布廣泛發育,形態各異

小山壩景區

該景區位於雙河鎮境內,公園中西部面積約 24 平方公里。屬新華夏系四川沉降帶,地貌主要為中低山。喀斯特特徵明顯,景區內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景區內有鬼斧神工的溶洞,晶然如玉的白岩,集雅秀險奇壯於一身的然山。同時還是華鎣山紅色旅遊資源富集區,20世紀30 年代華鎣烽火,四十年代的華鎣武裝起義,以及雙槍老太婆的傳奇故事均發生於此。

地理環境

地質公園類型為中低山岩溶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剖面。

東部為山區,西部為阡—陵平壩區。高登山為華鎣山最高峰,海拔為1704.1 米,地勢起伏較大、山勢陡峭。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蹟主要以華鎣山斷裂帶、石林、天池湖、碧家洞、白岩、仙女洞、白崖、小山壩溫泉、響水洞漏斗群、高登山雙殼化石採集地、十里大峽谷、楊家河一線天、天池高點褶皺斷裂、龍王洞背斜、高登山向斜等為主。根據華鎣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景觀資源的空間展布以及組合特徵,將其劃分為高登山景區、天池湖景區和小山壩景區。

華鎣山地質公園內的石林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石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亞熱帶中山石林景觀。石林的形成條件是:

厚層產狀平緩的灰岩:

濕潤多雨的古氣候條 件;

有利於垂直淋溶作用的古地形條件。石林發育於岩溶發育的任何階段。 高登山石林景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區域海拔1200~ 1400米,氣溫適宜,年降水量 1359.7 毫米。園區內出露的地層為下二疊統,岩性下部為深灰、黃灰色炭質頁岩夾粘土岩及煤線岩,上部為深灰色灰岩、泥質灰岩、燧石灰岩。這種地層結構下部透水性較弱成為擋水層,容易形成地下水的集中徑流,有利於上部灰岩的溶蝕,從而發育岩溶作用。如果岩石破碎,裂隙發育,岩溶水將垂直下滲,從而形成落水洞、漏斗等岩溶景觀,石林所在地地層產狀近似水平,構造上處於斷裂帶上相對受力較小區域,岩石破碎程度低,故其岩溶特點異於其它地方。

億萬年地質歷史造就了景區區別於其他石林的獨特性,石林中植物茂盛,石依樹生,藤繞石長,藤纏石,藤包石,盤根錯節,關聯銜接,石林與森林相映成趣,形成了典型的「林中林」景觀。這種石中藏樹、樹中透石,藤繞石,石生樹,樹纏石的綠色石林是全國罕見世界少有的生態現象。

旅遊信息

公園交通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有公路和廣渝高速公路、襄渝鐵路連接,處於重要的交通樞紐線上,對外交通十分便捷。距成都300公里,至南充80 公里,至重慶123 公里,由公路、鐵路、水路構成的交通十分便捷。重慶江北和四川南充兩個機場,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香港、澳門等城市直航相連。

遊覽路線

響水洞漏斗群—天池高點斷裂—天池向斜—碧家洞—高登山石林—大天坑—小天坑—羅家溝玄武岩採集點—高登山古生物化石採集點—高登山向斜—龍王洞背斜 。

高登山出露地層剖面—高登山石林—天窗、天坑—高登山向斜—老龍洞大背斜—中低山及峽谷典型地貌—高登寺。

天池出露地層剖面—天池向斜—天池構造岩溶湖—響水洞漏斗群、落水洞—碧家洞重要旅遊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和地質、地理工作者和科普愛好者。

生態旅遊路線

天池湖—天池竹海—水杉山莊—高登山—小山壩遊客對象較廣,但主要對象為青少年、環境保護工作者和生態旅遊愛好者。

探險旅遊路線

天池湖—天池竹海—水杉山莊—高登山—小山壩一條生態旅遊線,響水洞漏斗群—碧家洞—十里大峽谷—高登山—小山壩—白崖古棧道—仙女洞。主要旅遊對象為青年旅遊愛好者、登山愛好者,對遠程遊客有較大的吸引力。

紅色文化旅遊路線

小山壩—何家碉樓—新華紙廠遺址—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游擊隊浮雕牆—雙槍老太婆打靶場—高登山石林—游擊隊瞭望台—游擊小道—游擊隊警戒哨—游擊隊指揮部—游擊隊集合練兵場—游擊隊藏槍存糧洞—游擊隊防禦掩體—游擊戰壕其遊客對象涵蓋了各年齡階段和各階層人士。[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