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牡丹Paeonia szechuanica Fang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

  • 分布:四川(馬爾康、金川)
  • 地形特徵:東南坡乾旱谷地間或北坡和西南坡
  • 生態特徵:陽性樹種,生於多刺灌叢中
  • 花期:4.8-6.2
  • 現狀 :瀕危種。分布區極其狹窄,僅產於四川西北局部地區。根皮藥用,一旦大量收購,就有絕跡的危險。
  • 海拔下限(米) : 2600
  • 海拔上限(米) : 3100
  • 科研價值:其系統位置有爭議,對牡丹組尤其是本種的研究十分必要
  • 經濟價值:理想的花卉資源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45一160厘米,各部無毛;樹皮灰黑色,片狀剝落;當年生枝紫紅色,基部具殘存芽鱗。

葉多為三回,稀為四回複葉,第一回和第二回為三出,第三回為羽狀;葉柄長3.5一8厘米;葉片長10一20厘米,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長2.5一4.5厘米,寬1.5一2.5厘米,3裂片裂至近基部或全裂,裂片再3淺裂;側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3裂或不裂而具粗齒;小葉柄長1一1.5厘米。

花單生枝頂,直徑10一15厘米;苞片2一3(一5),大小不等,線狀披針形;萼片3(一5),寬倒卵形,先端具小尖頭,綠色,長2.5厘米,寬1.5一2厘米;花瓣9一12,玫瑰色,倒卯形,頂端通常,淺2裂並有不規則波狀齒,長4一7厘米,寬3一5厘米;花盤白色,紙質,包心皮達1/2一2/3,頂端三角狀齒裂;心皮4(一6),花柱短,柱頭扁,反卷,幼果無毛,褐帶綠色。

生活習性

四川牡丹生於乾旱谷地,分布區氣候(以馬爾康為例)年平均溫度8.3℃,7月份平均溫度16.1℃,1月份平均溫度-0.3℃,極端最高氣溫31.0℃,極端最低溫-16.6℃,年降雨量786毫米,其中92%集中在5--9月,其餘時間十分乾冷,相對濕度為34--82%,平均61%,11月至3月有時幾乎達到零。

土壤為山地黃壤,弱酸性,pH值約6.4,母岩為花崗岩。陽性植物,喜生於多刺灌叢中,多見於東南坡,東坡較少,偶見於北坡和西南坡。

主要的同生植物有野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小葉薔薇RosawillmottiaeHemsl.、鼠李Rhamnussp.、南方六道木Abeliadielsii(Graebn.)Rehd.、準噶爾枸子Cotoneastersoongoricus(Regeletiterd.)Popov.、繡線菊Spiraeasp.、蔥皮忍冬LoniceraferdinandiiFranch.、刺黃花BerberispolyanthaHemmsl.、小檗Berberissp.和四川丁香SyringasweginzowiiKoehneetLingelsh。局部多見,最大頻度在40平方米內有9株。4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幼果常被昆蟲幼蟲所害,更新不良,幼株不多見。

繁殖培育

栽培要點: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儘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

其他瀕危種

稷山牡丹

落葉灌木,高80-150cm,干皮褐色,有縱紋。當年生枝淡綠色帶暗紅暈,二回三出複葉,小葉9枚,小葉卵圓形,1-5裂,側生小葉無柄,淺裂,頂生小葉深裂,裂片多。花單生枝頂,苞片披針狀橢圓形至條形,下面被柔毛;萼片寬卵圓形;花瓣10枚,花徑約11厘米,花色為淡粉至白色;雄蕊多數,花葯黃色,花絲基部紫紅色,心皮5,柱頭暗紅色。花期為五月上中旬,果期8月中下旬。

紫牡丹

灌木或亞灌木,植株高50-150cm,最高可達200cm以上。當年生小枝暗紫紅色,二年生枝條表皮塊狀剝落。二回三出複葉,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寬7-20cm.花2-5朵生於枝頂或葉腋;花徑8-10cm,花瓣9-13枚,紅色至紅紫色,基部稍深,具光澤;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柱頭紫色,花絲深紫色。花期五月,果期8月,根皮入藥。

狹葉牡丹

亞灌木,高50-150cm,莖圓,無毛,二回三出羽狀複葉,每小葉3-5深裂,裂片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5-10mm,無毛。花紫紅色,花瓣9-12枚,花莖5-6cm,苞片和萼片共5-7個;雄蕊多數,花葯黃芭,花深紫紅色,心皮2-3,多為3,無毛,柱頭紅色,柱頭多捲曲呈波狀。花期5月,果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黃牡丹

黃牡丹

亞灌木,高30-150cm,莖圓形,灰色,一年生枝綠色帶紫暈或紫紅色,最長可達50cm,二年生以上枝條表皮塊狀剝落。二回三出羽狀複葉,裂片又三裂,小裂片披針形,寬10-30mm。每枝着花2-3朵,極少有單花;花徑4-6厘米,黃色、黃綠色、金黃色,花瓣5-12枚,瓣基無斑、淡紫色斑、深紫紅色或有紫黑斑;瓣硬稍臘質;花葯為橙色,花絲淡黃色;心皮通常三個;花期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果期八月下旬。

卵葉牡丹

落葉灌木,高30-80cm,干皮褐灰色,有縱紋。二回三出複葉,小葉9枚,表面深綠色或暗紫紅色,背面淺綠色,為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圓形,側生小葉多全緣,頂生小葉淺裂具2齒裂或具齒。花單生枝頂,花瓣多9-10枚,粉色或粉紅色;花絲粉色至粉紅色,花葯黃色;心皮5枚,柱頭紫紅色,反捲成耳狀。花盤暗紫紅色,全包心皮。花期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果期8月中下旬。

楊山牡丹

落葉灌木,高100-150cm,枝皮褐灰色,有縱紋。一年生新枝淺黃綠色。二回羽狀5小葉複葉,小葉窄卵狀披針形或窄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側小葉近無柄,全緣,頂小葉稀1-3裂。花單生枝頂,花瓣10-11枚,白色;雄蕊多數,花葯黃色,花絲黃色,花絲暗紫紅色;心皮5枚,被粗絲毛,柱頭暗紫紅色,有時翻轉成耳狀,花盤暗紫紅色,全包心皮。花期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8月下旬。

紫斑牡丹

落葉灌木,莖直立,高50-150cm,圓柱形,微具條棱,無毛。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多在15枚以上,三深裂或全緣,裂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開,先端急尖。花單生莖頂;萼片4,淡黃綠色,幾近圓形,先端短尾狀尖,花瓣10枚,白色,基部具黑紫色斑,斑寬倒卵形,先端截圓形,微有蝕狀淺齒;雄蕊多數黃色,花淡黃色或白色,心皮5枚,柱頭黃白色,扁平,有時翻轉成耳狀。花期5月,果期8月。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栽培牡丹是「花中之王」。本種為芍藥屬牡丹組僅有的3(或4)種之一,花大而美麗,是理想的花卉資源。芍藥屬系統孤立,位置有爭議,牡丹組又是其中原始的一個組,本種又是牡丹組中研究最少的一個種。因此對牡丹組尤其是本種的研究,顯得十分必要。該種分布區極狹窄,如不加以保護,容易絕滅。根皮可藥用。

為使牡丹安全越冬,應做好以下幾點:

1、牡丹葉子落完後,及時整枝修剪,株形過大需分株的應及時分株,並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

2、初冬將花盆澆透水後移入室內通風向陽處,溫度保持0~4℃之間,盆土以不干為宜。

3、翌年4月上旬,牡丹花芽敞未萌動時,移至室外向陽處,澆透水追肥一次,肥料一般施豆餅、骨粉、綠肥等,以後視盆土乾濕情況澆水,也可將盆直接埋地下進行正常護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