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省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省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景圖)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川省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2014年,是[[內江市]委、市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幸福美麗內江的重大決策,是內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號工程」。2017年2月,國務院批覆內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內江經開區是1992年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3年11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7月託管兩鎮一街道共27個村(社區),目前核心區和託管區共74.9平方公里,建成區24平方公里,人口約21.4萬人。發展定位為「轉型發展先行區、高端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創新創業試驗區、輻射引領核心區」,曾榮獲「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製造基地、成渝經濟區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四川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四川省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四川省新型工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四川省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四川省信息安全產業示範園、四川省台商工業園、四川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四川省『園保貸』試點園區、四川省電子商務聚集區」等稱號。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同)增長8.7%;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服務業增加值增速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9.4%。

發展規模

內江市高新區通過實施「一區三園」發展模式,把握專業化園區發展定位,在細分領域和優勢行業高起點、前瞻性地謀劃布局專業園、園中園,因地制宜加強對各園區管理,健全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機制,更好發揮內江高新區輻射效應和創新擴散作用。目前,內江高新區已形成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和以科技服務、現代金融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形成「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的園區發展局面。截至6月底,已註冊科技型中小企業195家,新預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11家。

未來目標

內江市高新區將繼續按照「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引進優質資源,優化公共服務配套,打造智慧產業與智慧園區高度融合的「宜居、宜業、宜創」新型園區,實現以產興區、以區促產,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四川省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四川新聞丨聚力「四新一大」產業 內江工業提檔升級
四川印記|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國務院批准建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