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內,其主體部分——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於2008年11月開園。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呈「Y」型布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公里,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1]

青川地震遺址地質公園是汶川大地震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地質公園。

簡介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境內,總面積53.58平方公里,包括東河口和蕎魚洞兩個園區。東河口園區呈堰塞湖、滑坡、地裂縫、山體張裂變形、崩塌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是銘記「5.12」汶川特大地震災難,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展示災後重建成果,集緬懷、感恩、教育、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園區。蕎魚洞園區位於白家鄉境內,地質遺蹟為喀斯特地貌,由4個數千米長的溶洞組成,洞穴內堆積類型多樣,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惟妙惟肖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後,青川縣紅光鄉東河口村是我市在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一個小村落。地震導致東河口崩塌,4個組184戶村民、過往行人、東河口小學部分師生等共計780餘人被掩埋其中。為讓人們牢記這一歷史災難,緬懷死難同胞,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廣元市青川縣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2008年11月12日落成。

遺址公園往上是一條100多米的圖片長廊,一幅幅圖片再現了東河口村的今昔,再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關懷災區人民的身影,再現了四面八方親人們救援災區的動人場面,再現了災區人民奮力自救的無畏精神。再往上是一個廣場,中心立着三塊大石,排列成一個大大的「川」字。三塊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着,寓意5月12日和14時28分。廣場一旁,插着一些穿斗式民居構架,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靜默的十字架。

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首個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紅光鄉東河口村、石壩鄉青龍村、馬公鄉窩前村和蘇河鄉三鳳村四大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崩塌現場,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

榮譽稱號

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已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級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級地質公園。[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