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綿竹市境內,公園處於龍門山脈腹地,北起綿竹市清平九頂山,南至彭州九隴(關口),長約55千米,寬35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1°18′,東經103°91′;總占地面積1900平方千米。[1]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區域構造上位於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西北邊緣,西北部為華夏構造體系的龍門山褶皺斷裂帶,東南為成都平原坳陷帶。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推覆構造(飛來峰)或「冰川漂礫」、地貌、地層剖面。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龍門山推覆構造帶的縮影,其地層發育豐富,分布眾多的飛來峰,公園內還分布有古冰川遺蹟、典型地層剖面等地質遺蹟,被地質科學家稱為「地質科學迷宮」。 2001年3月,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主要景點

銀廠溝

銀廠溝位於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分布眾多的飛來峰、古冰川遺蹟、典型地層剖面的地質遺蹟,以懸橋棧道,峽谷怪石飛瀑彩虹著稱。

九峰山

九峰山位於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海拔3315米。九峰之名,依九座山峰而得。清嘉慶《彭縣誌》載:「在西北百六十里,至此奇峰地依天,聳然峙列者九,實為彭邑諸山之冠,故名。」九峰形態如何?嘉慶志里說:「九峰東北白清龍、朱雀、火焰、天牙,中日背光,西南曰仙人、黃龍、元武、白虎諸峰,迤邐蜿蜒。」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6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開工建設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仙山鎮國際級鄉村體育公園;

2014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開工建設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龍門山旅遊公路大邑段。

品牌建設

2001年3月,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綿竹市境內,公園處於龍門山脈腹地,北起綿竹市清平九頂山,南至彭州九隴(關口),長約55千米,寬35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1°18′,東經103°91′;總占地面積1900平方千米。

氣候特點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東部迎風坡雨澤充沛,是四川鹿頭山暴雨區所在地。西部背風311坡岷江河穀雨水稀少,氣候十分乾燥。區內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2℃,最高氣溫不超過30℃。

地形地貌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區域構造上位於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西北邊緣,西北部為華夏構造體系的龍門山褶皺斷裂帶,東南為成都平原坳陷帶。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推覆構造(飛來峰)或「冰川漂礫」、地貌、地層剖面。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龍門山推覆構造帶的縮影,其地層發育豐富,分布眾多的飛來峰,公園內還分布有古冰川遺蹟、典型地層剖面等地質遺蹟,被地質科學家稱為「地質科學迷宮」。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屬山地型自然生態系統,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至4800米的高山亞高山階梯狀分布,且處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帶。特殊的地質和地理環境孕育了十分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高山、峽谷、溪流、瀑布、溫泉、雪山、雲海、日出、原始森林、杜鵑花、花崗石奇峰怪石、古冰川地貌等。

自然資源

植物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境內有珙桐、銀杏、連香樹等珍稀植物。

動物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境內有國寶大熊貓和小熊貓、金絲猴、牛羚等珍稀動物。

設立意義

龍門山推覆構造反映的整個龍門山構造發展史、地層發展史、地貌發展史為大區域或全球演化階段提供重要依據,龍門山「冰川漂礫」說則說明「青藏高原大冰蓋」確實存在,對研究第四紀古氣候、古地理以及在此情況下的成礦作用具有重大意義。[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