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抽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肢抽搐人們最先想到的是癲癇病,其實除了癲癇引起四肢抽搐,缺鈣,小兒高熱,狂犬病也會引起。
四肢抽搐的症狀
1、全身強直性抽風:全身肌肉強直,一陣陣抽動,呈角弓反張(頭後仰,全身向後彎呈弓形),雙眼上翻或凝視,神志不清。
2、局限性抽風:僅局部肌肉抽動,如僅一側肢體抽動,或面肌抽動,或手指、腳趾抽動,或眼球轉動,眼球震顫、眨眼動作、凝視等。大多神志不清。以上抽風的時尚可為幾秒鐘或數分鐘,嚴重者達數分鐘或反覆發作,抽風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者稱驚厥的持續狀態。
3、高熱驚厥:主要見於6個月到4歲小兒在高熱時發生抽風。高熱驚厥發作為時短暫,抽後神志恢復快,多發生在發熱的早期,在一次患病發熱中,常只發作一次抽風,可以排除腦內疾病及其它嚴重病疾,且熱退後一周作腦電圖正常。[1]
四肢抽搐的原因
高熱、癲癇(羊角風)、破傷風、狂犬病、缺鈣等都可引起抽筋,這屬全身性的,還有局部性的如腓腸肌(俗稱小腿肚子)痙攣,常由於急劇運動或工作疲乏或脛部劇烈扭擰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覺時出現。
四肢抽搐的鑑別診斷
1、高熱: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高熱(High 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2、癲癇:癲癇(epilepsy)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徵是突然和一過性症狀,由於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
3、破傷風: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4、狂犬病:狂犬病即瘋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一般認為口邊出白色泡沫的瘋狗咬到傳染,其實貓,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並傳染。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
5、缺鈣:正常人的血鈣維持在2.18-2.63毫摩爾/升(9-11毫克/分升),如果低於這個範圍,則認定為缺鈣。但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狀旁腺激素長期代償性增高,引起了「鈣搬家」,使血鈣增高,這樣,測量結果就不能真實反映體內鈣的含量。
6、腓腸肌痙攣:腓腸肌痙攣,即「小腿抽筋」。是痛性痙攣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腓腸肌突然發作的強直性痛性痙攣,牽掣、痛如扭轉,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或更久,其痛楚難以名狀。[2]
四肢抽搐應該如何預防
1、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來預防。例如癲癇病人需按醫囑服藥,如果突然停藥,即使是1天~2天,都會導致癲癇抽筋的發作。又如小兒高熱易抽筋,及時退熱可預防抽筋;破傷風病可引起抽筋,所以要打破傷風疫苗預防破傷風病;狂犬病會引起抽筋,預防狗咬傷很重要,萬一被狗咬傷,要立即到醫院診治;對患狂犬病的家畜應立即殺死;缺鈣會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補足鈣(多吃含鈣食物,必要時服葡萄糖酸鈣、鈣片等),同時要多曬太陽,服食魚肝油等。
2、預防腓腸肌抽筋,要在劇烈運動前或游泳前做足準備運動、熱身運動。為防止晚上睡覺時該處抽筋,白天勿過度疲勞,晚上勿使腿部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