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陵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固陵之戰 |
固陵之戰楚漢戰爭到漢四年八月,劉項在廣武對峙。彭越帶兵駐在梁地,往來襲擊騷擾楚軍,斷絕楚軍的糧食供給。灌嬰、靳歙等進兵攻打楚軍後方,灌嬰在淮北大破楚軍最後一支主力項聲軍團攻下西楚都城彭城。劉賈、盧綰又配合英布作戰。這時侯,漢軍士卒氣盛,糧草充足,項王士卒疲憊,糧食告絕。項羽以太公要挾劉邦簽訂鴻溝議和後率軍撤退,漢軍乘機追擊爆發大戰。固陵之戰在漢五年十月發生,是楚軍為擺脫漢軍追擊在固陵(今河南太康)發起的反擊戰。劉邦在為最後消滅項羽做準備在固陵堅守疲敵已待各路漢軍圍殲項羽。
簡介
公元前203年,劉邦在廣武牽制項羽,劉邦在拖住項羽同時另派數路漢軍分掠楚地,從後方包抄項羽。漢將韓信、曹參、灌嬰等人在濰水全殲了楚國大司馬龍且率領的援齊楚軍,平定齊國,對楚軍實現了戰略包圍,使項羽的處境更趨困難。楚軍糧食缺乏,既不能進,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了困境。彭越、劉賈在楚軍後方往來斷絕楚軍糧食,使項羽得不到補己,而英布也在楚國後方九江攻城略地。
評價
漢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劉邦趁項羽退軍之際率領靳強、樊噲等,漢軍發起追殲在陽夏陽夏大破項羽率領的楚軍,俘虜楚國大將周將軍,漢軍取得陽夏,項羽退至固陵留鍾離昧守固陵作殿軍,劉邦到固陵(今河南太康縣南)後,命令劉賈渡淮河,攻下壽春壽春(今安徽壽縣),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攻占城父斷截項羽逃回會稽(秦置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的歸路,派人尋找機會招降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着武王黥布的軍隊在垓下會合,共同攻打項羽,宣曲侯丁義、汾陽侯靳強及投降的楚將靈常率先攻破固陵大破鍾離昧後,不久灌嬰、靳歙率領騎兵軍團從彭城往固陵而來,劉邦親自在固陵東邊頤鄉與灌嬰率領的漢軍鐵騎會合。項羽得知灌嬰、靳歙等率領漢軍東來後為防自己被包圍,項羽南退守至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集結剩餘兵力做最後決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