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企改革新思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吳敬璉親自擔綱《智石叢書》總顧問並作序!中國高層智囊前瞻力作!

吳敬璉 湯 敏 江 平 白重恩 保育鈞 陳全生

陳志武 胡祖六 李佐軍 任玉嶺 肖四如 衛祥雲

魏建國 張 平 張維迎 左小蕾

眾多名 家攜手打造!

熱點覆蓋:國企改革、既得利益集團、房地產壟斷、國退民進、頂層設計、天價燈……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國企改革既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也與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密切關聯。本書從價值層面和操作層面,釐清「什麼是正確的事」和「如何正確地做」;再從分配、思路、壟斷、效率、體制等方面,論述改什麼,以及如何納入「頂層設計」體系;最後從分類管理、統一出資、行業監管、階段推進、產權到民幾個方面,論述怎麼改。

本書適合所有對中國國企改革感興趣的政府官員、企事業管理者、個人閱讀學習。

石油、石化、電信、鐵路、金融……壟斷國企改革已拉開序幕,未來幾年如何破除壟斷,民企的機會在哪裡?

● 亮點1:國企管家親述如何通過頂層設計,破解壟斷

● 亮點2:國資委大員痛陳如何有效避免壟斷國企用全國人民的錢再去購買天價燈等奢侈品

● 亮點3:上市公司獨董力挺「國退民進」的諸多理由

● 亮點4:揭示民企的機會何在

名家推薦

國企改革一直在「摸着石頭過河」。國企幾乎成為我們最為艱難的改革方面,每走一步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衛祥雲先生的《國企改革新思路》一書既分析了國企改革本身的要求,也闡述了我國新一輪改革成敗的關鍵。

——馬國川 智石副總編、《財經》雜誌主筆兼評論主編

現代市場經濟,應以融合發展為取向,以股份制企業、上市公司等混合經濟型企業為微觀主體。這決定了「國企改革下一步」的基本脈絡或基本方向。偏離這一方向,就意味着我們還在或還將為國企改革徒增成本,意味着曠日持久的國企改革還將「持久」下去,且不知何為「倒計時」。

——王忠明 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國工商聯秘書長

國企有其正面因素,似乎能由政府直接監管;但也有自己的問題,也會為了經濟利益不顧其餘。人們很少注意,影響收入分配更為嚴重的是壟斷利益集團的合法侵奪。而衛祥雲的《國企改革新思路》一書,正是以此為邏輯起點。

——盛洪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山東大學經濟學教授

壟斷的利益有自己的持續生命力,那麼多人削尖腦袋往裡鑽,進去之後就自然會保衛固有的既得利益。這是一條惡性循環的道路,是斷送國家前途的事情。

——白重恩 智石專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倘若變行業壟斷為有效競爭,哪怕根本不搞私有化改革,現有的「國企病」也將得到極大的救治。研究如何破除壟斷、至少是制約壟斷,是國企改革的正途之所在。

——林曉慧 著名思想期刊《文化縱橫》雜誌特約撰稿人


作者簡介

衛祥雲,獨立學者。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重點研究國有企業改革、非營利組織發展、產業經濟及食品安全監管。

山西財經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先後在原商業部、國內貿易部、國家經貿委內貿局、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擔任科員、處長、副司長、主任。兼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學術顧問、工信部《現代產業經濟》雜誌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著有《第三者生存:中國行業熱點掃描》《改革的邏輯》《國企改革新思路》等多部著作,並發表《從國企改革看體制機制的創新》《論企業家才能發揮的制約因素》等多篇經濟學論文。

書評

衛祥雲先生作為一名曾經的政府官員、兩家行業協會的掌門人,再到研究經濟社會改革的學者,他始終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改革,近年來重點研究國有企業改革問題,並且就此寫出了多篇很有價值的理論文章,可謂成果豐碩。手頭這本《國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確的事做對》,建設性的提出了關於國企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思路,凝結了他近年來對國企改革問題的集中思考。

國有企業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它的改革是中國改革進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關係到改革的成敗,一直以來都牽動着人們的神經,近年來也一直深陷輿論漩渦。從中石化的天價吊燈、天價煙酒,到最近中鐵建的8億元招待費,國有企業近年來屢屢成為公眾輿論的靶子。而除了這些因為壟斷、暴利、浪費、低效等原因而遭受的指責與詬病之外,它的賺與賠——在虧損時被認為效率必然低下而挨罵,賺錢了又被認為只能依靠壟斷賺取利潤而挨罵,可謂是左右不討好,里外不是人。同樣,它的改革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其成敗與否都會招來罵名,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動輒得咎……國企怎麼了?國企改革怎麼了?

這些問題看似兩難、無解,但作者就對這些問題的癥結一一進行了剖析,指出了解決之道。他把國企改革問題劃分為價值和操作兩個層面來分別加以論述。在價值層面,主要界定什麼是國企改革的「正確的事」:關於分配,他認為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對國企經營者實行公務員或者准公務員管理;關于思路,他認為應該把壟斷性、公益性國企與競爭性國企分開,分別研究和部署具體的改革措施和辦法;關於壟斷,他認為必須在正確區分壟斷國企與競爭國企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關於效率,他認為應該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對改革思路進行校正;關於體制,他認為不能糾結於概念之爭,而應該着眼於現象背後的實質問題。在操作層面,明確了國企改革應該如何「正確的做」,他就此提出了分類管理、統一出資、行業監管、階段推進和產權到民這五個方面的內容。

應該說,純就所述內容而言,作者的分析很嚴謹、很客觀,論述也很精確、很理性,提出的措施針對性很強,很具操作性。但是,他所提到的這些方法與措施,真的能夠落實嗎?真的能夠奏效嗎?照這樣做就真的能夠成功嗎?我看未必,因為國企改革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政治。

他在專欄10《全民化如何蛻變為權貴化》一節中,引用了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的觀點——國有企業不只是一個效率問題,而且是一個政策問題,是執政黨的合法性需要以國企來保證,來體現,無論是調動財富還是自願上繳,都需要直接控制一些企業實體。這才講到了問題的實質——當前國企存廢的爭論,國企地位的尷尬,以及國企改革的兩難都在於一個根本的原因——政權與政治!所謂國有企業,實質上是一個政治與經濟的混合體,包含了國家、國民、國體、領袖、軍隊、意識形態等政治要素,同時也包含了產權、產品、市場、分配、管理等經濟內容。可以說,它的存在,是政權的需要,是控制資源的一種手段,是經濟戰略安全的一種保障,也是一種象徵,一張社會主義的遮羞布;而它的改革,則關係到經濟與社會控制的強弱,關係到利益結構的調整與釐清,是政治改革的必然一環,沒有政治改革的成功也就不可能有國企改革的成功。

作者顯然是對此有足夠認識與思考的。與他在《改革的邏輯》一書中的提出的觀點一脈相承,他有關國企改革的思路,仍然對「頂層設計」情有獨鍾,甚至是膜拜有加,依然強調必須把國企改革問題納入到「頂層設計」的體系中去,系統的加以解決。這一點我深以為然(當然還有書中與民讓利,為民說話的態度)。但政治體制改革必然是一個非常保守、非常緩慢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國企改革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並非一朝一夕可能解決,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韌勁——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