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全軍惟一一所培養軍事氣象、海洋和空間環境保障人才的理工科高等院校。

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前身為空軍氣象學院)是全軍惟一一所培養軍事氣象、海洋和空間環境保障人才的理工科高等院校。

學院成立於1950年,1999年與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總參第六十三研究所合併組建為解放軍理工大學。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信息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為基礎合併進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

學校結構

學院現有大氣科學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大氣科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氣象學[2]、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等1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軍事氣象學、軍事海洋學等9個本科專業和1個大專專業、4個生長幹部任職培訓專業、3個現職幹部任職培訓專業,形成了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並重,技術軍官和指揮軍官培養為一體的大氣、海洋和空間環境綜合化的學科專業體系。

學校創建

多年來,學院始終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完善育人機制。近年來,學院積極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氣象水文信息化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齊全和人才密集優勢,狠抓科技創新,在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空間環境和電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學院已成為國家和軍隊氣象水文領域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資訊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自主浮標體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

8月25日,記者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海洋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團隊歷時2年攻關,基於海水溫度、鹽度、深度測量理論和原理的自主浮標體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該自主浮標體系,單個浮標溫度精度0.01℃,深度精度1mbar(毫巴),鹽度精度0.1ppt;整個體系應用可靠時長大於72小時,自主數據傳輸距離與布放浮標個數相關,每兩個浮標之間的傳輸距離在開闊海域為3-5km,滿足特定海域和深遠海海洋調查實時獲取數據需求。

此技術通過北斗定位和多浮標聯網方法,突破了浮標拓撲組網和數據自主遠距離傳輸等關鍵技術,解決了成本高、不自主、回收困難等難題。浮標所提供的數據可以支撐天氣預報、典型海洋現象檢測等。

據項目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張文副教授介紹:「目前,單個浮標的話可以實現鹽度、深度、北斗定位以及數據傳輸功能,組網以後能夠實現組網數據的傳輸。」

系統量產後,未來可大幅提升海洋調查裝備性能和海洋環境精細化保障性能,應用于海洋監視、深遠海調查、極地科考等領域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