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確立,可以提高國際社會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的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對經濟發展、消除貧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幫助。[2]2020年5月20日,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3]

歷史

1988年11月,聯合國環境署召開生物多樣性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探討一項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的必要性。

1989年5月,建立了技術和法律特設專家工作組,擬訂一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法律文書。

1991年2月,該特設工作組被稱為政府間談判委員會。

1992年5月內羅畢會議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公約》於1992年6月5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開放簽字,並於1993年12月29日生效。締約國第一次會議1994年11月在巴哈馬召開,會議建議12月29日即《公約》生效的日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同時,聯大敦促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從各個方面採取必要措施,以期確保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的連續如期舉行。

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簽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4]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入侵則是指外地生物進入另一地區,因為在此地區沒有天敵,會較快繁殖而形成種群,打破本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生物入侵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如今,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藥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但是,隨着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采亂伐等,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而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35億年前,從地球上有生物出現時起,就不斷地有新的物種產生與滅絕,迄今為止,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約有300萬-1000萬種以上,有案可查的有150萬種,而人類研究和被利用的生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以高等植物為例,約有3萬種,美國與加拿大兩國之和約為1.8萬種,整個歐洲則有1.2萬種。

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利用,若干年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受到嚴重威脅,許多物種正變成瀕危物種。美國國會技術監督局認為,如果人類消費方式和破壞作用得不到遏止的話,到公元2000年,地球上15-20%的物種將會消失,這種滅絕速度是自然狀態下的1000倍。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199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六個國家之一,並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5]

李克強對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作出重要批示

參考文獻

  1. 生物多樣性國際日,聯合國,2020-5-22
  2.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總結4篇,瑞文網,2020-5-22
  3. 李克強對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作出重要批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0-5-22
  4.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E書聯盟,2020-5-22
  5. 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科學頭條,20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