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卡羅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卡羅教堂建築立面的平面輪廓為波浪形,中間隆起,基本構成方式是將文藝復興風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額牆在平面上和外輪廓上曲線化,同時添加一些經過變形的建築元素,例如變形的窗、壁龕和橢圓形的圓盤等。教堂的室內大堂為龜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頂為橢圓形,頂部正中有採光窗,穹頂內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具有很強的立體效果。室內的其他空間也同樣,在形狀和裝飾上有很強的流動感和立體感。
基本信息
英文名:S.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 (Four Fountains)
地點:Rome,意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638年開工
設計者:Francesco Borromini(波洛米尼)
結構及主要材料:磚、石、拱、穹頂及木結構
風格:巴洛克藝術
簡介
從17世紀30年代起,意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1]。羅馬的聖卡羅教堂就是典型實例,由波洛米尼設計。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檐部水平彎曲,牆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儘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之感。17世紀中葉以後,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築。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最早出現在羅馬耶穌會教堂建築,是教會做的建築改革,而後被法國宮廷發展到極致。其主要成就反映在教堂和宮殿的建築和裝飾上,具有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放的特徵。色彩運用大膽奔放,意境上富於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1]和神秘的色彩。
巴洛克藝術是歐洲大航海時代和啟蒙運動[2]時代興起的藝術,此時新富裕資產階級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地理大發現為他們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啟蒙運動為他們奠定了思想基礎,這些都為接下來的時代——工業革命奠定了物質和思想基礎。日漸壯大的他們對舊貴族感到越來越不滿。但此時舊貴族依然牢牢控制着意識形態,包括審美和藝術。
參考文獻
- ↑ 浪漫主義從何處興起?,搜狐,2019-03-04
- ↑ 什麼是啟蒙運動?,搜狐,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