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瑪利亞教堂

聖瑪利亞教堂是位於德國西部的特里爾的一所教堂,由朗格納於1630~1631年設計。

目錄

規模

由朗格納於1630~1631年設計,外表呈八角形,聳立在階梯的台基上,巨大的圓屋頂覆蓋着六個禮拜堂的高牆,屋頂與下面用漩渦形裝飾物連結,八面牆壁都有壁龕和雕像。位於西班牙塞維利亞的聖瑪利亞教堂是在一座老猶太教堂的遺址上建造的,17世紀內部翻修時之作的巴洛克風格石膏。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最早出現在羅馬耶穌會教堂建築,是教會做的建築改革,而後被法國宮廷發展到極致。其主要成就反映在教堂和宮殿的建築和裝飾上,具有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放的特徵。色彩運用大膽奔放,意境上富於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1]和神秘的色彩。

巴洛克藝術是歐洲大航海時代和啟蒙運動[2]時代興起的藝術,此時新富裕資產階級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地理大發現為他們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啟蒙運動為他們奠定了思想基礎,這些都為接下來的時代——工業革命奠定了物質和思想基礎。日漸壯大的他們對舊貴族感到越來越不滿。但此時舊貴族依然牢牢控制着意識形態,包括審美和藝術

其他教堂

特里爾的羅馬式建築、大教堂、聖瑪利亞大教堂

英文名稱:RomanMonuments, Cathedral and Liebfrauen-Church

編號:516-007

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Ⅲ)(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一世紀時是羅馬的殖民地,二世紀成為貿易中心。在摩澤爾河畔,特里爾在三世紀成為了泰特黑(Tetrachy)的重要城市之一,並被稱作「第二羅馬」。眾多的受保護的歷史古蹟成為羅馬文明史的有力證據。

特里爾的羅馬式建築、大教堂、聖瑪利亞大教堂位於德國西部的特里爾。特里爾城約建於公元前15年(另一資料為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統治時期,地處具有戰略意義的交叉點(距離最初的凱爾特人聖所不遠)。因此,古時它被作為軍事要地。羅馬帝國時代的統治者把這裡作為抗擊遊牧民族的重要據點。公元2世紀中葉,這裡修建了長6500米的城牆以及 47座碉堡。公元3世紀末,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年)將它作為其宮廷所在地和羅馬帝國西部地區的首府。因此又有「北方的羅馬」和「第二羅馬」之美譽。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特里爾相繼建成了許多歷史性建築。這裡的建築具有濃厚的羅馬式風格,極富古樸典雅的氣息。這些教堂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參考文獻

  1. 浪漫主義從何處興起?,搜狐,2019-03-04
  2. 什麼是啟蒙運動?,搜狐,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