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菲利伯特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聖菲利伯特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圖努斯的中世紀教堂。教堂的前身是一座本篤修道院,為的是紀念聖菲利伯特。聖菲利伯特教堂作為羅馬式建築的一個代表,是圖努斯教區的坐標。

聖菲利伯特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875 年,禿頭查理將圖努斯贈送給一群帶着聖菲利伯特遺物來到當地的修士。修士們為了躲避維京人對Noirmoutier 的襲擊,先是在Saint-Philbert-de-Grand-Lieu停留過,後輾轉來到圖努斯。維京人對Noirmoutier 的襲擊是第一次有記錄的維京人襲擊歐洲大陸的地點,當時襲擊者在 799 年襲擊了修道院。約 863 年,修道士Ermentarius寫下了修道院的轉移和有關聖菲利伯特遺物的歷史。

修道院在 936至937 年間被匈牙利入侵者破壞,並且在十七世紀被關閉,成為一座學院教堂。同法國其它許多教堂,聖菲利伯特教堂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世俗、理性化為一座單一的建築。1801 年的協約生效後,基督教與國家政權分離,羅馬天主教堂的崇拜儀式開始恢復。

教堂有着勃艮第早期的第一羅馬式風格,11世紀初開始進一步使用羅馬式和早期哥特式風格。教堂位于堅固的圍牆內,顯然是出於防禦的考慮。教堂的屋頂用幾根巨大的石柱支撐。

1840 年,教堂被列入歷史古蹟名單。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