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
簡介
士課街教堂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士課街211號,原是東正教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1980年以後改為天主教堂(士課街聖母無染原罪堂)。
教堂歷史
士課街教堂起源於吉林省公主嶺市的一座沙俄隨軍教堂,日俄戰爭後遷至哈爾濱懶漢屯,1912年隨沙俄軍隊的調防,遷至阿列克謝耶夫卡村(現香坊區東部小北屯)重建,因此而得名。1921年遷往士課街現址,堂前街道也命名為教堂街(後改名為革新街)。1931年建成。
1935年,俄羅斯人又在其右側士課街上建成一座磚石結構的大型教堂,即現存的阿列克謝耶夫教堂。該教堂於1930年10月12日開始籌建,1931年5月動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由斯米爾諾夫·托夫塔諾夫斯基設計、卡爾貝舍夫監督施工。新老兩座教堂曾長時間並存。1938年,原木結構教堂成為哈爾濱東正教神品學校校址。
1980年12月25日聖誕節,哈爾濱恢復天主教活動,由於東大直街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已被破壞,於是將士課街原東正教堂改作天主教堂修復開放。
建築風格
教堂建築面積1005平方米,占地3000平方米,巴洛克風格,磚木結構,哈爾濱市I類保護建築。教堂內有聖畫家薩得羅基尼的聖畫和聖母像。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最早出現在羅馬耶穌會教堂建築,是教會做的建築改革,而後被法國宮廷發展到極致。其主要成就反映在教堂和宮殿的建築和裝飾上,具有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放的特徵。色彩運用大膽奔放,意境上富於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1]和神秘的色彩。
巴洛克藝術是歐洲大航海時代和啟蒙運動[2]時代興起的藝術,此時新富裕資產階級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地理大發現為他們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啟蒙運動為他們奠定了思想基礎,這些都為接下來的時代——工業革命奠定了物質和思想基礎。日漸壯大的他們對舊貴族感到越來越不滿。但此時舊貴族依然牢牢控制着意識形態,包括審美和藝術。
參考文獻
- ↑ 浪漫主義從何處興起?,搜狐,2019-03-04
- ↑ 什麼是啟蒙運動?,搜狐,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