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不勒斯附近沮喪而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在那不勒斯附近沮喪而作》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的作品。
詩文
在那不勒斯附近沮喪而作
暖和的日光,天空正明媚,
海波在急速而灼爍地舞蹈,
日午把紫色的、晶瑩的光輝
灑在積雪的山峰,碧藍的島;
潮濕大地的呼吸輕輕繚繞,
繚繞着那含苞未放的花朵;
象是一種歡樂底不同音調——
聽!那輕風,那洋流,那鳥的歌——
城市的喧譁也象發自世外那樣溫和。
2
我看到海底幽寂的岩床上
浮着海草,青綠與紫紅交織;
我看到那打在岸沿的波浪,
有如星雨,光芒飛濺而消失;
我獨自坐在沙灘上憩息;
日午的浪潮閃耀着電光
在我周身明滅,一種旋律
在海波起伏的運動中浮蕩——
呵,多優美!但願我這感情能有人分享!
3
唉!但我沒有希望,沒有健康,
既沒有內在和外在的安謐,
也不似哲人,能夠從瞑想
獲得遠貴於財富的「滿意」,
讓自己活在心靈底榮光里;
我沒有聲譽、愛情、悠閒、煊赫,
見別人為這些所圍起——
他們微笑着,管生活叫歡樂,
然而對於我,呵,這一杯卻夠苦澀。
4
但現在,絕望卻歸於平靜,
有如這風、這海水一樣溫和,
我可以躺下,象疲倦的兒童,
哀哭一下這憂患的生活:
我雖已被它折磨夠,卻還得
繼續忍受,直到死亡,象睡眠,
臨到了我,即或是日暖風和,
而我將兩頰變冷,只是聽見
海水在我垂死的頭上單調地潑濺。
5
等我死了,也許會有人哀悼,
正象我,這美麗的一天才消隱,
我歡快的心情立刻就變得
蒼老了,發出這違時的呻吟;
儘管他們也哀悼——因為我這人
本為人所不喜——他們絕不致
象對這燦爛的日子那樣情深:
因為這一天呵,雖然日已歸西,
還會久久留貯的,象回憶中的欣喜。[1]
作者簡介
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作家,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
雪萊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 ,與喬治·戈登·拜倫並稱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雙子星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