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圬工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圬工橋

圬工橋以磚,石,混凝土,圬工材料作為主要建造材料的橋樑。以磚,石,混凝土,圬工材料作為主要建造材料的橋樑。其取材方便且價格低廉,較鋼筋混凝土結構節約水泥和鋼材,且一般不用模板,故可節省木材。另外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維修養護工作量小,抗衝擊能力強,振動小。但也具有自重大,強度低,截面尺寸大,砌築工作繁重,費工費時的缺點。

簡介

S306 線K210 +267 小湖六橋建於1995 年,原橋為跨徑2 × 16 m 的石拱橋,2000 年3 月對該橋進行改造,主橋上部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T 梁,跨徑2 ×16 m,橋長50.65 m,橋寬組合9 m +2 × 1.5 m,斜交35°,設計荷載汽—20 級,掛—100。橋台結構為漿砌片石U 形橋台,橋面鋪裝為水泥混凝土。1)大田橋台上、下游側牆各有2 條豎向裂縫,前牆有1 條豎向裂縫,三明橋台上游側牆有2 條豎向裂縫,並延伸到前牆,下游有1 條豎向裂縫,大田台上游1 號豎向裂縫長4 m,2 號裂縫長4.2 m,最大縫寬為25 mm,下游3 號裂縫長3.7 m,4 號裂縫長3.5 m,最大縫寬18 mm,大田台前牆5 號裂縫長4.2 m,最大縫寬20 mm,三明台上游6 號裂縫長為4.5 m,7 號裂縫長為3.5 m,最大縫寬23 mm,下游8 號裂縫長3.2 m,最大縫寬為16 mm;2)橋面鋪裝損壞,三明台、大田台橋頭已嚴重下沉; 這些病害嚴重影響該橋的承載能力和車輛的通行能力。 2.2 病害成因分析通過對病害的表象及特徵的觀察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為:1)大量超重、超載車輛通過施加的超負荷荷載,致使橋面鋪裝損壞及橋頭路面下沉;2)施工期間台背填料較差且回填碾壓不密實;3)由石拱橋改造成T 梁橋時,對原橋台進行加高,由於施工工藝等原因,致使台腔填料難於碾壓密實,新舊橋台聯結處處理不當,經過近10 年的使用,病害逐漸顯現出來。

評價

對於橋台加固處理方案有體外支護、預應力對錨、預應力地預應力錨索在圬工橋台加固中的應用錨等。採取預應力對錨加固橋台,其加固機理就是通過對橋台本身實施自平衡,而且通過錨索對拉可有效地減小側牆的傾覆力矩,從而限制了橋台的變形; 預應力地錨加固機理就是通過鑽孔及注漿體將鋼絞線固定於深部地層中,在被加固的橋台前牆表面對鋼絞線張拉力產生預應力,從而達到施加固體穩定或限制其變形的目的,另外通過在側牆、前牆上澆築混凝土框架構件,充分採用框架所提供給錨索的反力來加強側牆、前牆的整體性,從而達到加固橋台目的。這種橋台加固技術,最大優勢在於占用體外空間小,對地層沒有過多要求,是同等條件下較優的橋台加固技術。[1]

參考文獻

  1. 圬工橋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