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野油麻

(重新導向自 地参)
野油麻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野油麻

拉丁學名: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

別 稱:地參,水茴香、千密灌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唇形科

野油麻,別名:地參水茴香千密灌

為唇形科植物長圓葉水蘇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橫走根狀莖。莖高0.5-1m,在棱及節上有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2mm,或近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1-2cm,先端微急尖,基部淺心形,上面狀披針形披針形,長3-7cm,寬1-2cm,先端微急尖,基部淺心形,上面疏破柔毛,下面密被柔毛狀絨毛,沿脈上被長柔毛;

輪傘花序通常6花,下部者遠離,上部者密集排列成長5-8cm,假穗狀花序;

小苞片條形,具微柔毛;花萼鍾狀,連齒長7mm,外被具腺絨毛,沿脈疏和長柔毛,10脈,齒5,三角狀披鏢形,具刺尖頭;花冠粉紅色或粉紅色紫色,長約1.3cm,筒內面在喉部具微柔毛,毛環不顯或缺,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腎形,側裂片卵圓形;

雄蕊4,前對較長;花盤平頂,波狀。小堅果卵球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2]

野油麻的功效與作用

補氣;止血。

主病後體弱;氣虛乏力;久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3]

附方

①治久痢:野油麻一兩。煨水服。

②治病後虛弱:野油麻一兩。燉肉吃。

③治外傷出血:野油麻適量,搗絨敷患處。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野油麻 ,寶芝林中藥網
  2. 野油麻,中醫館
  3. 野油麻,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