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學通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學通論》,亦譯《地球學》,全名《地學通論,它同自然和人類歷史的關係》,世界地理學重要著作。K.李特爾著。共19卷,合計2萬頁,1817—1859年在柏林出版。在國外沒有系統的翻譯全書,英譯本主要為蓋奇(W.L.Gage)翻譯的節譯本,如《地理科學中的歷史要素》等。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1.地理學不等於作為地球科學的地學(或地球學)。地球科學的內容包括地球的形狀、大小和構造,這是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的研究範圍;認為地理學是通過地球表面空間結合現象的區域差異來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學。對某一或某些現象的世界範圍分布的研究,可能已落入或即將落入其他附屬的也有分布問題的學科領域;地理學的獨特性在於,指出並解釋自小到大、逐級區域單元內地表現象區域結合的特點。2.認為地理學的目的是把地球作為人類的家鄉來進行研究的,諸如土地、水、大氣以及動植物界都要作為人類的居住地、並嚴格聯繫人類的占有來進行研究;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將無視人類的占有而單純研究地形學、氣候學、水文學和海洋學、生物地理學等,這意味着對上述課題的起源和發展的獨立研究,這種研究已遠離那種對物質地球及其關於人類社會的研究了。

本書堅持地球作為人類的家鄉的目的而進行研究,其範疇屬於人一地關係,因此李特爾被公認為人文地理學創立的奠基人。但沒有提及人文地理學及其相近似的其他術語,而是試圖以有別於以往的「地學」(Erdkunde)代替傳統名詞「地理學」(Geographie)、代替洪保德的「地球的描述」(Erdbeschreibung)。認為一個最高的神,一個全能的造物主,是建造地球作為人類家鄉的主宰和創建人,甚至在各大洲的安排上也不例外,說亞洲代表着太陽的升起,所以是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非洲代表着正午,由於大陸輪廓平直、氣候單調、居民就昏昏欲睡,避免和外界接觸;歐洲是特地註定要為人類作出最大成就,因為它代表着日落或日暮,可以看到人類發展的頂峰;美洲的發現使人聯想到新的日暮的到來,一個人們為之奮鬥的新頂峰的到來;極地代表着午夜,土地和人民都被封閉在永恆的睡眠之中。從而論定只有在這麼一個地球陸地的中心位置里,才能興起征服世界的文明。此外,他受到的批判還有把地理學當成了「歷史學的侍婢」。但這些都沒有動搖他在德國地理學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K.李特爾(Karl Ritter,1779—1859),出生於醫生家庭,幼年喪父,16歲進哈雷大學勤工儉學,學拉丁文和希臘文,1819年出任法蘭克福大學歷史學教授,1820年受聘創辦柏林大學地理系並任系主任,終身以教育為業,培養了大批地理學專業人才,如法國的雷克呂、美國的蓋約特、俄國的謝苗諾夫—天山斯基等。1828年創建柏林地理學會。一生勤奮撰述,主要著作有《普通地學或地球學,科學地理學的基礎》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地學通論 相關視頻

《走進地理》第一講什麼是地理學1.1認識地球
《走進地理學》第一講1.2學習地理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