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地方時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地方時,是指按本地經度測定的時刻。地方時包括地方恆星時、地方視時和地方平時。地理學中所說的地方時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時。地球表面經度每隔15*,地方時刻相差1小時,如北京和西安的經度分別為116*19'E和108*55'E,兩地的經度差是7*24",則它們的地方時相差29分36秒,即當北京地方時為正午12時,西安的地方時則為11時30分24秒。
恆星時、視時、平時都由時角定義,而時角是從子午圈量起的,對於地面上不同地理經線的地方,它們的子午圈是不同的,時間也就不同。因此,以地方子午圈為基準所決定的時間,叫做地方時。
在同一計量系統內,同一瞬間測得地球上任意兩點的地方時刻之差,在數值代表的地理意義上等於着兩點的地理經度差。因為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和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所以每根經線上太陽上中天的時刻並不相同。所以地球上每根經線都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平常,我們在鐘錶上所看到的「幾點幾分」,習慣上就稱為「時間」,但嚴格說來應當稱為「時刻」。某一地區具體時刻的規定,與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存在一定關係。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習慣於把太陽處於正南方(即太陽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點,但此時正好背對着太陽的另一地點(在地球的另一側),其時刻必然應當是午夜12點。
如果整個世界統一使用一個時刻,則只能滿足在同一條經線上的某幾個地點的生活習慣。所以,整個世界的時刻不可能完全統一。這種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所以,真太陽時又叫做「地方真太陽時」(地方真時),平太陽時又叫做「地方平太陽時」(地方平時)。地方真時和地方平時都屬於地方時。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