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鐵車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鐵車站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地鐵車站 是龐德創作詩歌,龐德在法國巴黎搭乘地鐵,在走出地鐵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又一張美麗的面孔和一個又一個漂亮的人,從而引發了創作靈感,經過六個月的打磨而成,翻譯者是陳禺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地鐵車站 [1]

外文名稱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作品別名 在地鐵車站

創作年代 1916年

文學體裁 詩歌

作者 龐德

翻譯 陳禺希

創作背景

( 譯陳禺希)

龐德自己曾在1916年寫道:"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協約車站走出了地鐵車廂。突然間, 看到了一個美麗的面孔,然後又看到一個,然後是一個美麗的兒童面孔,然後又是一個美麗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尋找能表達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認為能與之相稱的、或者像那種突發情感那麼可愛的文字。那個晚上……我還在繼續努力尋找的時候,忽然我找到了表達方式。並不是說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現了一個方程式。……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許多顏色小斑點。……這種'一個意象的詩'是一個疊加形式,即一個概念疊在另一個概念之上。我發現這對我了擺脫那次在地鐵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寫了一首30行的詩,然後銷毀了,……6個月後,我寫了一首比那首短……

陰暗而潮濕的地鐵車站,浮現着的一張張臉龐,重重疊疊。淹沒在黑壓壓的人群中,看不見自己行走的身軀,只有一個個陌生的頭顱在眼前交疊,搖晃,隨處都是擁擠,嘈雜,明亮的陽光下,殘留的空隙竟無法容納屬於自己的影子。

作者一瞬間的捕捉,濃縮了整個世界。在大千世界裡掙扎的人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依附自己而存在。近乎相同的表情讓他們擁有了一樣的面孔,一成不變的堅守着固有的生存原則,躲在偽裝的外殼裡,如幽靈般虛無的靈魂在堅強、冷漠、自私與無奈中墮落、沉淪。

濕漉漉的黑色枝條意味着什麼?殘酷的現實抑或是頹敗的生活?經過風雨肆虐後的花瓣,零落,散亂,殘忍的殘缺,卻是一種悽美絕倫的嬌艷。他所透露的,是一股力量,不似飛蛾撲火般決絕,不如鳳凰涅盤般壯烈,卻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是長期的,堅韌的,他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耐力,需要更多的付出與承受,卻更加堅不可摧。

一樣的面孔,零落的花瓣,詩人原本想表達的,或許是一種明媚的東西,然而,字裡行間沉積的太多的黑色素,卻讓我感到一種真切的沉重,並懷有深深的恐懼。年輕的我們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層,膚淺的感知這個世界,交織着美麗與醜惡,交織着純淨與污濁。撕開生活的一個裂口,窺視那一張張平靜的外表下掩藏着的靈魂,才驀然驚覺,原來,並非刻意麻木,是生活迫使他們平靜,即使歷盡滄桑,即使傷痕累累。生活的磨難讓他們學會了隱忍,學會了堅持,讓他們擁有了這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因為他們的存在,世界並不曾毀滅。猶如殘存的花瓣,帶來的是整個春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