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震災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震災害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地震災害 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強烈地面振動及伴生的地面裂縫變形,使各類建(構)築物倒塌和損壞,設備和設施損壞,交通、通訊中斷和其他生命線工程設施等被破壞,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災、爆炸、瘟疫、有毒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場地破壞等造成人畜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害。按震級大小可分為七類:超微震(震級小於1級)、弱震(震級小於3級,人們一般不易覺察)、有感地震(震級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中強震(震級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可造成破壞的地震)、強震(震級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大地震(震級大於等於7級)和巨大地震(震級大於等於8級)。[1]

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地震災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築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地震災害

意思 由地震引起的強烈地面振動

結果 各類建(構)築物倒塌和損壞

引起 火災、爆炸、瘟疫

常見問題

地震災害特點

地震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突發性比較強,猝不及防,地震災害是瞬時突發性的社會災害,地震發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續的時間往往只有幾十秒,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這是其他的自然災害難以相比的。地震可以在幾秒或者幾十秒內摧毀一座文明的城市,能與一場核戰爭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當於幾百顆原子彈的能量。事前有時沒有明顯的預兆,以至來不及逃避,造成大規模的災難,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

地震的第二個特點是破壞性大,成災廣泛。地震波到達地面以後造成了大面積的房屋和工程設施的破壞,若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發生在城市裡,像國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幾次大的地震,造成很多的人員傷亡和損失。

地震的第三個特點社會影響深遠。地震由於突發性強、傷亡慘重、經濟損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比其他自然災害更為廣泛、強烈,往往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對於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會造成巨大的衝擊。它波及面比較廣,對人們心裡上的影響也比較大,這些都可能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

地震的第四個特點就是防禦難度比較大。與洪水、乾旱和颱風等氣象災害相比,地震的預測要困難得多,地震的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同時建築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要減輕地震災害需要各方面協調與配合,需要全社會長期艱苦細緻的工作,因此地震災害的預防比起其他一些災害要困難一些。

地震的第五個特點是地震還產生次生災害。地震不僅產生嚴重的直接災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產生次生災害。有的次生災害的嚴重程度大大超過直接災害造成的損害。一般情況下次生或間接災害是直接經濟損害的兩倍,像大的滑坡都屬於次生災害,還有火災等等,在次生災害中不是單一的火災、水災、泥石流等等,還有滑坡、瘟疫等等,這些都屬於次生災害。

地震的第六個特點是持續時間比較長。這個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是主震之後的餘震往往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也就是地震發生以後,在近期內還會發生一些比較大的,雖然沒有主震大,但是這些餘震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這樣影響時間就比較長。另外一個,由於破壞性大,使災區的恢復和重建的周期比較長,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接下來要進行重建,在這之前還要對建築物進行鑑別,還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將來重建的時候要不要進行一些規劃,規劃到什麼程度等等這些問題,所以重建周期比較長。

地震的第七個特點是地震災害具有某種周期性。一般來說地震災害在同一地點或地區要相隔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重複地發生,地震災害對同一地區來講具有準周期性,就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認為在某處發生過強烈地震的地方,在未來幾百年或者一定的周期內還可以再重複發生,這是目前對地震認識的水平。

地震的第八個特點是地震災害的損害與社會和個人的防災的意識密切相關。[1]

地震災害因素

地震震級和震源深度

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災害當然也越大。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別淺的地震,即使震級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壞。

場地條件

場地條件主要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一般來說,土質鬆軟、覆蓋土層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斷裂帶通過,都可能使地震災害加重。所以,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應當儘量避開那些不利地段,選擇有利地段。

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

地震,如果發生在沒有人煙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級再大,也不會造成傷亡或損失。相反,如果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集中的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災害。

建築物的質量

地震時房屋等建築物的倒塌和嚴重破壞,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築物的質量好壞、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響到受災的程度,因此,必須作好建築物的抗震設防。

地震發生的時間

一般來說,破壞性地震如果發生在夜間,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達3至5倍。唐山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於地震發生在深夜3點42分,絕大多數人還在室內熟睡。如果這次地震發生在白天,傷亡人數肯定要少得多。有不少人以為,大地震往往發生在夜間,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統計資料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並沒有顯著的差別。

對地震的防禦狀況

破壞性地震發生之前,人們對地震有沒有防禦,防禦工作做得好與否將會大大影響到經濟損失的大小和人員傷亡的多少。防禦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減輕地震的災害損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