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壞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壞疽 壞疽(gangrene),是指組織壞死後因繼發腐敗菌感染和其他因素影響而呈現黑色、暗綠色等特殊形態改變。壞疽分為乾性壞疽濕性壞疽,而濕性壞疽又包含了氣性壞疽。

症狀起因

1、乾性壞疽

乾性壞疽大多見於四肢末端,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回流通暢,故壞死組織水分含量少,再加上體表水分易於蒸發,致使病變部位乾燥皺縮,呈黑褐色(壞死組織經腐敗菌分解產生硫化氫,後者與血紅蛋白中分解出來的鐵相結合形成硫化鐵,使壞死組織呈黑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由於壞死組織比較乾燥,因此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2、濕性壞疽

濕性壞疽多發生於與外界相通的內臟(腸、子宮、肺、闌尾、膽囊等),也可見於四肢(伴有淤血水腫時)。此時由於壞死組織含水分較多,故腐敗菌感染嚴重,局部明顯腫脹,呈藍綠色。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吲哚、糞臭素等,造成惡臭。由於病變發展較快,炎症比較瀰漫,故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間無明顯分界線。同時組織壞死腐敗所產生的毒性產物及細菌毒素被吸收後,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甚至可發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常見的濕性壞疽有壞疽性闌尾炎腸壞疽肺壞疽及產後壞疽性子宮內膜炎等。

3、氣性壞疽

氣性壞疽也屬濕性壞疽,由產氣莢膜桿菌等厭氧菌感染侵入較深的組織引起,發展很快而且後果嚴重,除發生壞死外還產生大量氣體,使壞死區按之有捻發感。潛伏期6小時至6日,臨床症狀為脹裂樣劇痛,傷口開始紅腫,皮膚蒼白,緊張發亮。隨後創周皮膚轉紫黑色,出現有暗紅液體的水皰,並且可流出惡臭液體。創口內肌肉暗紅腫脹,失去彈性,刀割不收縮亦不出血。後期出現包括膿毒症在內的全身症狀。

常見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壞疽性闌尾炎、腸壞疽、肺壞疽、產後壞疽性子宮內膜炎、膿毒症等。

檢查

1、血檢驗

血常規、血生化等。

2、分泌物細菌培養

常見菌有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懷疑氣性壞疽時應及時行厭氧菌培養。

3、B超

濕性壞疽界限多不明顯,B超檢查可第一時間明確診斷及病變波及範圍。

4、CT

早期顯示廣泛的組織壞死和炎症,對濕性壞疽範圍的明確較B超精確,當在圖像中出現團狀氣體密度影時提示發生氣性壞疽。

5、病變組織動脈血管造影檢查

乾性壞疽患者多伴有動脈血管狹窄,此時應行血管檢查,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治療

(一)抗感染

及時給予廣譜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或根據細菌培養結果應用敏感抗生素。

(二)營養支持

根據急查血常規及血生化結果,及時調節電解質紊亂並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症。

(三)保護臟器功能

根據肝腎功能、心肌酶、血氣分析結果,及時選用保護肝腎、營養心肌、清肺祛痰等治療,並請相關科室會診,協助治療。

(四)改善血液循環

乾性壞疽患者多伴有動脈供血不足,治療時應使用擴張動脈血管、改善微循環藥物,並於病變部位行半導體激光、紅光照射等理療,防止壞疽進一步擴大。

(五)手術治療

1、乾性壞疽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可直接截除壞死組織,視健康組織的血供狀況,決定一期或二期修復創面。

2、濕性壞疽應早期徹底切除壞死組織,清創後若殘餘創面較小且創基條件良好,可行縫合或植皮手術封閉創面;若殘餘創面較大,應充分填充負壓材料,清創後使用持續密閉式負壓吸引治療,術區每日慶大黴素生理鹽水沖洗,後期常需多次手術清創,逐次手術縫合或植皮封閉創面。手術中,由於切除範圍廣泛,常常會遇到重要的神經和血管,一定要加以保護。

3、氣性壞疽病程發展更迅猛,應儘快切除無生機的組織,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濕敷,改變其厭氧環境,並於病變部位留置引流管或使用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裝置,促進創面引流通暢。若患者能配合,可以行高壓氧治療促進患者恢復。

預防措施

乾性壞疽可通過保持良好的循環來預防,如規律鍛煉以及不吸煙等。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請配合醫生控制血糖。要特別關註腳,確保穿的鞋大小合適。有乾性壞疽症狀時,請即刻就醫治療。

參考資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