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坪橋鎮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北38公里處,東與子長縣相鄰,南、西、北分別與本縣建華、化子坪、王家灣等鄉鎮接壤,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21.7公里,總面積470.58平方千米,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100-1530米。本着"山頂農田,坡窪造林、溝底打壩"的綜合治理模式,全鎮累計基本農田達11350畝(其中2005年新整農田1250畝),有淤地壩36座。[1]
簡介
坪橋鎮位於小川河上游,東經109°12',北緯36°08',距縣城32千米。人口10328人(2017)。轄1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延(安)青(陽岔)公路過境。
沿革
1949年10月,安塞縣五區區委、區政府由白廟岔遷至坪橋。1956年3月設坪橋區。1958年8月撤區,設立坪橋鄉,同年9月改設和平公社,年底併入子長縣。1961年更名安塞縣坪橋公社,1983年9月復設鄉。1989年,全鄉東起子長縣安定鄉羊路山,南到郝家坪鄉蔡陽坪,西連化子坪鄉梁渠,北至王家灣鄉寺圪堵村,面積293.747平方千米,人口9699人,其中農業人口9509人,轄15個村委會,98個自然村,10個廢村。1997年,面積293.7平方千米,人口0.9萬。
所轄村
坪橋(坪橋、前瓦坪、後瓦坪),窯溝(東窯溝、西窯溝、相公山、滿家岸、桃保灣、念華溝、陽家窪、蚰蜒嘴、草灣),陽窪(陽窪、井溝砭、井溝坪、石家坪、老林溝、中莊、柳灣、墩梁溝),石圪台(石圪台、窯子溝、黨崖窯、紅石溝、潘家溝、車新莊),高家灣(高家灣、冰草峪、唐子灣、劉渠、新窯灣、石家山、李家圪嶗、八里灣),梅塌(梅塌、陽台、馬家窪、李家窪、張家梁、趙圪台、吳家灣、前九架溝、後九架溝;毛道崾鹼),李保塌(李保塌、桃李峁、朱家灣子、盆地溝、石家界;陽窪),高里圪台(高里圪台、宋家莊、後新窯坪、新窯坪、漢龍廟;張家園),老窪界(老窪界、西窪渠、宋家崾峻、高梁灣、棗樹灣、金盆灣、趙家灣),韓河(韓河、廟嘴、柱柴河、高崖灣、走馬梁;老莊灣、毛家砭),喬家岔(喬家岔、柳溝、前大灣溝、崖窯溝、段馬梁、石嘴、石莊科、店峁、青龍店;大灣溝、白廟岔、黑牛川溝),玉山嶺(玉山嶺、李家砭、老廟山、團莊河、麻科灣、新窯埔、崖窯灣、任家峁;麻地崾金),戴家溝(戴家溝、李家溝、四峁邊、老莊),東溝(東溝、冰草浴、東溝岔、營盤山、藺家河;酸刺梁),青石崖(青石崖、廟嘴)。
人口經濟
全鎮轄17個村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10328人(2017),有學校18所,在校學生2116名,入學率達98%,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全鎮年均工農業總產值3600萬元左右,財政收入穩定在100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1870元,人均生產糧食331公斤。[2]
主導產業
棚栽業:近年來該鎮根據現有立地條件堅持"因地制宜,適度發展"的原則,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共發展溫室大棚284棚,弓棚200棚,建百棚基地1個,水、電、路、產、供、銷有機結合。
草畜業:按照"立草為業打基礎,飼舍養殖求發展"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養畜業。幾年來,共發展舍飼養殖戶109戶,其中養雞4戶,1014隻;養豬70戶,2800頭;養牛17戶,156頭;羊子存欄342隻,基它特種養殖18戶,全鎮累計種草面積達5.4畝。
林果業:堅持"增面積、強管理、求質量、上效益"的原則,全鎮近年來,新建果園4950畝,舊園改造2870畝。
退耕還林
按照"誰的地、誰治理、誰管理、誰受益"的治理原則,在退耕還林,德援項目,山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積160000畝。
基礎設施
水:全面實施甘露工程,"百村百井,雙萬工程",採取上面扶持一點,個人集資一點,集體補助一點的辦法,幾年來新打水井224眼,深水機井13眼,新建自來水管網工程5外,高抽5處,解決全鎮近7000多人的飲水問題。
電力、交通:緊抓"三通"機遇,實現了村村通電、通路目標。村民小組通電、通路率達98%。
文教衛生、通訊:全面實施"普六"、"普九"、四年改革,教育設施條件不斷改變。村村設有衛生室,全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開通了鎮移動、聯通通訊網站,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0%以上,電話入戶率達55%以上。
小城鎮建設初具雛形,投資828餘萬元,新建法庭、地稅、國稅、財政、衛生院、坪橋第三村民小組二層樓三棟412間,總建築面積102900平方米。硬化街道3258平方米,全面配套了機關單位自來水飲水工程,小城鎮的核心和整體服務功能逐步提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