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體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垂體窩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垂體窩,是指蝶鞍中部下凹,容納腦垂體,稱為垂體窩。

顱中窩中部的蝶骨體內面(顱腔面)。中央凹陷處形成垂體窩。窩前方為略隆起的鞍結節。窩後方除馬和水牛外有略向前傾的薄骨片,稱鞍背;游離端分叉形成一對後床突。

解剖結構

1.大腦前動脈 Anterior cerebral a.

2.視交叉 Optic chiasma

3.視神經 Optic n.

4.漏斗 Infundibulum

5.垂體 Hypophysis

6.動眼神經 Oculomotor n.

7.鞍背 Dorsum sellae

8.垂體窩 Hypophysial fossa

9.蝶竇 Sphenoidal sinus

10.大腦中動脈 Middle cerebral a.

11.頸內動脈 Internal carotid a.

12.後交通動脈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13.後床突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14.眼神經 Ophthalmic n.

15.海綿竇 Cavernous sinus

16.上頜神經 Maxillary n.

臨床應用解剖

蝶竇位於顱底深部蝶骨體內,鼻腔後上方,左右各一,成人兩側蝶竇的形狀和大小常不對稱。上壁是顱中窩的一部分,骨質薄,參與組成蝶鞍,其內承垂體,前部形成視交叉溝,容納視交叉;下壁為鼻後孔上緣及鼻咽頂部;內側壁即骨性蝶竇中隔,常偏向一側;外側壁為顱中窩的一部分,與海綿竇、頸內動脈、眼動脈及第Ⅱ、Ⅲ、Ⅳ、Ⅴ、Ⅵ對腦神經關係密切;後壁較厚,與顱後窩內的腦橋及基底動脈相鄰。

篩竇為蜂窩狀氣房結構,位於鼻腔外上方篩骨內、鼻腔外側壁上部與眼眶之間、蝶竇之前、顱前窩之下。篩竇中開口於中鼻道者為前組篩竇,開口於上鼻道者為後組篩竇。

經蝶、篩區的手術多由鼻腔進入,因而必須了解相關鼻腔結構。

由於上述結構的毗鄰關係並不恆定,造成蝶竇區域的手術難度高。經篩竇、蝶竇的視神經減壓術,以及經鼻中隔、蝶竇的垂體瘤手術等,應防止傷及海綿竇、頸內動脈等結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