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墾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墾利區為山東省東營市市轄區,因境域曾被稱作墾區和利津窪而得名。位於黃河入海口,地處勝利油田腹地。區域位置為北緯37°24′-38°10′,東經118°15′-119°19'。區域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北縱距55.5千米,東西橫距96.2千米。總面積2331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4.82萬人,主體民族為漢族。

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96.8 億 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 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 60.9 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

主要旅遊景點有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民豐湖休閒娛樂區、黃河入海口生態農業觀光園、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等。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1]

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9億元,增長6.8%,剔除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實際增長15.6%;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343元、19815元,增長6.9%、8.6%。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中文名墾利區外文名Kenli Area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地理位置黃河入海口,勝利油田腹地面   積2331 km²下轄地區5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政府駐地墾利街道電話區號0546郵政區碼257500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人口數量24.82萬(2013年)著名景點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寧寺、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機場東營勝利機場車牌代碼魯E行政代碼37

位置境域

東營市墾利區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黃河入海口處。其區域位置為北緯37°24′-38°10′,東經118°15′-119°19'。區域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北縱距55.5千米,東西橫距96.2千米。東瀕渤海,西北與利津縣隔黃河相望,南接東營市東營區,東北部與東營市河口區毗鄰。面積2331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東營市墾利區位於濟陽坳陷東部,自北向南,縱跨孤島凸起、霑化凹陷,陳家莊凸起和東營凹陷各次級構造之東部或北部。境內廣為第四系積散堆積物覆蓋,無基岩出露。區域內可劃分為3個部分,中間為凸起,南北兩側為凹陷。境內斷裂構造十分發育,表現為斷裂多、活動強度大。

由於歷史上黃河尾閭段常常左右擺動,多次潰決、漫溢、泛濫等沖積、淤墊,造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勢自西南至東北呈扇形微傾斜。防潮壩以裏海拔(黃海高程)最高點(原勝利鄉一帶)為11.61米,最低點為2米以下,整個地貌比降為1/8000,東北部為1/10000-1/12000。

東營市墾利區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雖瀕臨渤海,但大陸性季風影響明顯,冬季乾冷,夏季濕熱,四季分明。年日照總時數2479.7小時,較常年偏少285.7小時。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春季多東北風,秋季多西風。全年氣溫偏高,冬季出現階段性寒冷,夏季出現階段性酷熱,冬季少大風嚴寒,春季溫暖濕潤,溫度回升快;降水時空分布不均。2009年,降水量571.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黃河為境內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董集羅家,流經墾利區注入大海,流經長度120千米。墾利區共有骨幹排水河道10條,分別是六干排、溢洪河、永豐河、張鎮河、小島河、五六干合排、廣蒲溝、廣利河、請戶溝、三排溝,總長288.6千米,區境內流經長度230.92千米,呈東西方向均勻分布。

海域

墾利區海岸線北起孤東海堤東北與東營市河口區交匯處,南至青坨海鋪東南與東營市東營區交匯處,全長142.78千米。灘涂面積為35715.13公頃,淺海面積14.16萬公頃。海底為黃河入海口淤積物,平坦,坡降小。海水水溫年均14.9℃,海水鹽度一般為2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墾利區由於是黃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黃河每年攜沙造陸2萬畝左右,使墾利成為全國「生長」土地最快的地區之一 [9] ,也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後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10] 。 截至2009年末,墾利區轄區總面積為220406.79公頃。其中,農用地88984.15公頃(其中耕地年末面積為41634.39公頃)。建設用地22937.55公頃。未利用地108485.09公頃,經過開發變更為耕地249.65公頃,變更為其他農用地34.29公頃,建設占用37.97公頃。

墾利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滷水、地熱、鹽膏、貝殼等。特別是油氣資源,墾利區是勝利油田的中心地帶,自勝利油田開發建設以來,其油氣產量的43%、已探明儲量的45%都出自墾利地下。東部沿海滷水儲量2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2.75億噸。

水資源

墾利區境內可利用地表水資源有兩部分:自然降水(自產徑流)、客水水源(入境黃河水)。地下水由於礦化度較高,尚不可利用。黃河水是境內的唯一客水來源,墾利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全部來自黃河水。

生物資源

境內有各種植物393種。其中,人工種植樹種主要有旱柳白蠟刺槐國槐速生楊苦楝冬棗、蜜桃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蘆葦、檉柳、旱柳、杞柳、馬絆草、黃須菜、蒿類、野大豆、益母草、羅布麻、茵陳等。2014年,林木覆蓋率達到24.5%。

境內有野生動物1542種。其中,鳥類283種,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9種,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3種;獸類動物20種,主要有草兔、狗獾、赤狐、艾鼬、黃鼬等;陸生性水生動物223種(其中淡水魚類108種),海洋性動物418種。


旅遊景點

黃河口生態濕地

區內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6家(其中AAAA級旅遊景區1家,AAA旅遊景區2家,AA級旅遊景區3家),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4家,山東省旅遊強鎮3個,山東省旅遊特色村6個。主要旅遊景點有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民豐湖休閒娛樂區、黃河入海口生態農業觀光園、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黃河大橋等。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是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總面積15.3萬公頃。保護區內各種野生動物統計達1500多種,其中包括298種鳥類,有鳥類「國際機場」之稱。

西宋生態農業觀光園是AAA級旅遊景區、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占地共計1.6萬畝,由生態科技園、民俗文化園、科普娛樂園三大部分組成。每年的四月中旬和九月初會分別舉辦桃花節和採摘節。 [2]


==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