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菲爾普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英語:Edmund Strother Phelps, Jr.,1933年6月26日-),美國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簡介
菲爾普斯出生於埃文斯頓(Evanston, Illinois),美國伊利諾伊州庫克郡的一個城市。六歲時,他和家人搬到了紐約哈德斯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學年。 1955年畢業於美國阿姆赫斯特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59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1971年起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並於1982年獲聘為麥維克(McVickar)政治經濟學教授。菲爾普斯教授於2001年創建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現供職於哥倫比亞地球研究所。2005年6月1日,埃德蒙·菲爾普斯被聘為北京工商大學名譽教授。
2010年擔任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
獎項
2000年榮獲美國經濟協會傑出會員稱號。
2006年10月9日榮獲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係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1]
參考來源
- ↑ 伊恩·羅斯. 為什麼我們不願承認退休的事實. BBC News. 2019-08-21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