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里寧彗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里寧彗星

 

 

 

埃里寧彗星,宇宙中的一顆普通彗星。曾有陰謀論和末日論的觀點認為,埃里寧彗星會成為撞擊地球的末日彗星,但2011年10月16日,埃里寧彗星(Elenin)運行在內太陽系並過近地點,而地球則安然無恙,粉碎末日彗星的謠言。

埃里寧彗星是一顆普通的彗星,距離地球最近的點在3500萬公里左右,這相當於地月距離的90倍。埃里寧彗星正式編號為C/2010 X1。最早是於2010年12月由俄羅斯天文學家埃里寧發現的。2011年8月,在強烈的太陽風衝擊下,埃里寧彗星彗核發生分裂,因此當它從最接近地球處飛掠時,它並非是一顆單獨的彗星,而是許多碎片組成的糖葫蘆般的一長串鏈條形狀。它編號前面的C表示這是一顆長周期彗星,這次經過地球之後,根據其軌道特性,它在1.2萬年內將不再回來。

末日論

帶給地球災難

和歷史上多次出現過的謠言滿天飛一樣,這一次互聯網上再次出現了末日論甚囂塵上的場面,很多人瘋狂地傳遞着這樣一個消息,說這顆埃里寧彗星就是傳說中的死亡之星「尼比魯」(Nibiru),而美國宇航局明知人類即將毀滅卻故意隱瞞真相。

末日論者還提出,這顆彗星會和太陽系中其它大行星形成連珠,從而在地球上造成巨大災難。對於這一點,美國宇航局予以反駁。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科學家唐·耶麥斯(Don Yeomans)說:「這顆彗星與任何其它天體大致形成連線的位置是毫無意義的,這顆彗星的軌道上不存在任何其它足以改變其軌道路徑的引力體,它也絕對不可能以任何一種方式影響到地球。」毀滅地球

另一個在互聯網上流傳的末日論版本是說這顆彗星其實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即褐矮星,還有一種說法是這顆「神秘天體」會被某顆未知的行星或恆星攝動,如末日之星「尼比魯」,從而對地球造成毀滅性撞擊。美國宇航局已經接到了無數有關這一說法的公眾求證和諮詢申請。

對此,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下屬天體生物學研究院的大衛·莫里森(David Morrison)回應稱:「彗星和褐矮星完全不是一種天體。有關一個天體的引力會對其它天體產生攝動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彗星的質量實在太小了,根本無法造成任何影響。」

逃離地球監視

末日論者還說,或許有可能有一顆褐矮星或黑矮星隱匿在空間中,逃過了宇航局的監視網。對於這種說法莫里森也進行了回應,他說:「如果太陽系外側果真存在一顆褐矮星,人們將會直接探測到它的紅外波段輻射以及它的巨大質量對其它行星和天體造成的引力攝動作用。但是事實上太陽系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天體,否則人們早就發現它了。而所謂的黑矮星,天文學上還沒有這種說法。」

末日論被粉碎

2011年10月16日,埃里寧彗星從距地球約3540萬公里的近地點划過,粉碎了末日論者的謠言。

監測意義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建議,埃里寧彗星的最佳觀測時間是在2011年10月初。由於彗星較暗,因此觀測時可能需要藉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不過是否這顆彗星的亮度會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這顆彗星在天空中並不會顯得引人注目,這是肯定的。而人們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它也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影響。但是它是有意義的,由於它來自太陽系外側遙遠的空間,是首次進入內太陽系,因此科學家們可以藉此機會對其進行研究,從而了解更多有關年輕彗星的信息。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掉頭離開,重新返回那浩瀚的深空,未來的數千年間人們都將再也不會有機會看到它的身影。[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