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濮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濮之戰 (春秋時晉楚戰爭)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1] 。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2]

戰爭起因

起初,晉國內亂,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國時,楚成王熱情招待他。閒談中,成王問他:「你將來如回到晉國做國君時,如何來酬謝我?」重耳說:「像財寶這些東西,你們楚國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晉國,做了晉君,若我們兩國不幸要打仗的話,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果真回到了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之後,楚國發兵進攻宋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開眾將商量,看如何救宋 。當時情況是:想向楚國去說情,怕楚國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願意,而且又怕齊、秦不贊成,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先答應宋國,並說明原因,叫他先和齊、秦聯繫,請齊、秦與楚交涉,送些禮物給齊、秦。而晉先出兵伐曹、衛,把曹、衛滅掉,將他們的土地分一些給宋,以補宋人的損失。

楚成王見晉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將子玉不要去逼近晉師,和晉師打仗。說晉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晉國,什麼危險他都經歷過,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決定的,像這樣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誡子玉要知難而退。可是這個子玉卻不肯聽,仍要和晉人打仗,於是派人向成王求戰,說:「我不敢說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說閒話人的嘴。成王聽了不大高興,就給他比較少的部隊。

此後,楚子玉便派使者對晉人說,你們如放了曹、衛的國君,我們也就釋宋之圍。晉人聽了以後,一面將楚使者抓起來,一面私下對曹、衛說,許他們復國,並使曹、衛告絕於楚。子玉聽了非常生氣,就帶兵進逼晉師,晉文公便叫晉師向後退卻,為此,一些將領很不滿,說我們是國君率領隊伍,他們是臣子作帥,現在君避臣,不是太丟臉了嗎?而狐偃說:「出兵要理直,氣才會杜盛的。理虧氣就會衰。我們國君曾受過楚君的恩惠,也曾說過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們忘恩失信,那就是理虧,他們就理直,士氣就會高。如果我們退了以後,他們仍不撤兵,那就是他們理虧。」於是退了三舍(九十里)。 沒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於是,戰爭開始了。

戰爭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國勢力強盛,欲圖稱霸中原,企圖北上。北方強國晉國自晉文公上位以來,實力逐漸恢復。晉文公知曉楚王圖謀,遂先下手為強,與楚國發生戰爭 [3]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四月,驕傲自負的楚國令尹成得臣(字子玉),不顧楚成王的勸阻和反對,率領楚軍和鄭、許、陳、蔡等小弟,氣勢洶洶,如同尋食的野獸一般一路北上,不顧一切地尋找晉軍主力決戰。眼看雙方就要狹路相逢,晉、齊、秦、宋四國聯軍突然出乎楚軍的意料撤退了,一退就是足足的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退避三舍」。[4]

退避三舍是晉文公的主意,為此,一些將領很不滿,認為晉文公堂堂一國之君率領軍隊作戰,主動撤退,而對方不過是楚國的臣子在統帥軍隊,現在的情況屬於君避臣,實在是太丟臉了。晉文公對將領們解釋說,他這次撤退是履行當年的承諾,給的是楚成王面子。

當年晉文公還是被人稱為公子重耳流亡天涯的時候,路過楚國,楚成王沒有輕視落魄的重耳,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以國禮相迎,待如上賓。 在一次招待重耳的宴席上,楚成王問重耳:「你如果有朝一日回到晉國即位為國君,應該如何報答我呢?」重耳思考了一下說:「美女和珍寶之類,大王你應有盡有;珍禽、象牙和獸皮更是楚國的特產,晉國哪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獻給大王呢?」楚成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如此,你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了笑說:「如果托大王的洪福,我果真能回國即位的話,願晉楚兩國修好。假使晉楚國之間真的發生了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首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你的諒解,我再與你交戰。」

而今,晉文公這樣做,除了履行當年的承諾,又顯得自己有氣度,賺足了道義的上風。大臣狐偃深解其中之意,說: 「我們出兵要理直,氣才壯。理虧氣就會衰。國君受過楚王的恩惠,也曾經承諾過要退避三舍。若我們不退,就是我們忘恩失信,理虧的是我們,氣壯的是楚軍。現在我們退避三舍,楚軍仍然不肯撤兵,理虧的是他們,氣壯的是我們。」

先軫也贊成晉文公退避三舍,他是出於軍事方面考慮的,楚國的軍隊勞師遠征,已經疲憊,讓他們再多跑三舍,會更加疲憊。同時,晉軍避開楚軍鋒銳,接近晉國本土,縮短補給線,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時機和地形決戰,掌握先機占得天時、地利、人和,哪有不勝之理?

戰爭結果

決戰終於來臨了,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緊追不捨的楚軍。成得臣依舊狂傲地聲稱:"過了今日就沒有晉國了。」

兩軍接觸之後,先軫命令晉軍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衝擊敵軍的右翼即陳蔡兩國軍隊。人能分得清楚對面衝過來的是蒙着虎皮的馬,但是戰馬分不清楚,一看老虎來了,嚇得掉頭就跑,拉都拉不住。陳蔡兩國軍隊本來就是三流水平,戰馬一但不聽指揮,頓時被被晉軍打得驚駭逃散,潰不成軍。 成得臣見右翼潰敗,不禁大怒,命令加強對晉軍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軍處於右翼的上軍佐狐毛(狐偃的弟弟)虛設將、佐兩面旗幟,令人引旗後退,引誘楚軍。晉軍下軍將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拖着樹枝製造後退的假象。成得臣以為晉軍右翼敗退,大喜之下命令楚軍左軍追擊,對於陳蔡兩國的右翼軍潰敗沒有救援。楚軍左軍追擊晉軍後,側翼暴露,先軫率領中軍把楚軍攔腰截擊,狐偃、狐毛率上軍殺個回馬槍夾擊楚軍左軍,楚軍左軍潰敗。成得臣眼見左、右兩翼盡都潰敗,迫不得已下令中軍停止進攻,率領殘兵退出戰場。經此一役,不可一世的楚軍在城濮損失兵馬七萬,逐鹿中原的霸業暫時告一段落。成得臣在回楚國的途中,自覺無顏面見楚成王,半路伏劍自殺了。

城濮之戰中,齊、秦、宋三國的軍隊雖然到了城濮,但並未參加戰鬥,晉國以戰車七百乘、五萬多兵力擊敗楚、陳、蔡、鄭、許五國聯軍十餘萬眾,完全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其後,晉文公率軍進入鄭國衡雍(河南原陽縣西,當時在黃河南岸),在踐土(距衡雍較近,當時亦在黃河南岸,在河南花園口黃河北岸)向周襄王獻俘,順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寶座。

晉文公在打敗楚國後,繼承齊桓公遺志,北卻北狄,將齊桓公去世後,趁機入侵中原的各蠻族驅逐,重新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5]

視頻

參考文獻

  1. 歷史上重要的城濮之戰影響 城濮之戰的意義 .寧夏在線,引用日期2015-12-30
  2. 春秋戰國十大著名戰爭:城濮之戰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12-30
  3. [《史記 晉世家》:於是子玉使宛春告晉:「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咎犯曰:「子玉無禮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許。」先軫曰:「定人之謂禮。楚一言定三國,子一言而亡之,我則毋禮。不許楚,是棄宋也。不如私許曹、衛以誘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晉侯乃囚宛春於衛,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絕於楚。楚得臣怒,擊晉師,晉師退。軍吏曰:「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約退三舍,可倍乎!」楚師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齊將、秦將與晉侯次城濮。]
  4. 地圖帝. 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為何退避三舍?. 2019-05-0823:24. 
  5. 史海漫談. 決定春秋時期歷史走向的一戰——城濮之戰. [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