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於工業互聯網融合網關的信息化升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基於工業互聯網融合網關的信息化升級九牧行業首創5G雲製造,構建「以用戶為中心」智慧製造新模式,用戶通過手機端可隨心定製,實現 1 小時設計好、24 小時製造好,從設計、技術、品質、收款、交期,實現物聯數字化。

在數字生產環節,九牧聯合中國電信、華為雲打造福建首個 5G 智慧產業園,從智能製造邁入智慧製造時代,通過數字化[1]提質、降本、增效,為工業產業提供高質量發展引擎。

一、案例簡介

基於九牧2025戰略規劃實施、打造智慧型工廠的戰略要求、智能化的需求迫切,九牧以雲計算[2]、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深度融合,來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

二、案例背景介紹

九牧針對原有信息系統、數據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導致的系統資源無法共享、系統負載不均衡、整體資源利用率和能耗效率低、原有的服務器、數據庫和陣列占比較高,標準化程度低,通用性差,導致建設擴容成本難以控制的實際情況,九牧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深度融合,來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的信息化升級。

三、案例應用詳情

基於多網融合的智能製造網關、傳輸網絡架構設計、部署、建設、維護、運營、支撐可逐漸朝標準化方向邁進,形成多用戶的集群網絡。主要創新包括:多層次無線網絡架構總體設計;異構網絡拓撲結構設計;網絡可管理性、可擴展性、抗毀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為適用於小批量和多品種柔性智能製造提供高速、有效、穩定和安全網路體系,該體系融合和支持高速有線、無線局域網和LTE覆蓋的異構網絡,支持WAPI和IPv6網絡。

工業互聯網融合網關的主要關鍵技術包括:

1)模塊化網關硬件設計:通過採用一系列通用接口技術來支持多種模塊的選配,例如採用LGA 145管腳接口可以同時支持電信、聯通、移動的3G芯片;

2)鬆耦合模塊化的網關中間件技術:目標網關軟件平台除了具備常用的網關功能外,還具備基於OSGi的網關中間件,通過該中間件,用戶可以對該中間件支持的軟件模塊進行生命周期管理、動態更新等操作。該特性的應用主要包括:一方面,用戶可以上傳自定義的數據融合模塊,解決了個性化網關的輕鬆定製難題;另外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改變軟件模塊來適應硬件模塊的改變等調整,大大加大了網關應用範圍;

3)大規模網關維護與管理技術:項目設置了網關管理服務器,主要完成網關統一認證、軟件模塊統一維護管理、軟件模塊更新等規模化應用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通過該網關管理服務器,網關可以進行規模化管理;

4)多協議識別與適配技術:針對傳感器多樣化的特點,本項目將在目標產品中設置相應協議適配層來解決不同協議之間的互通性問題。在具體實現中,本項目將選擇目前不同公司的視頻產品無法進行雙向控制的難題對協議適配技術進行驗證;

5)面向高清視頻傳輸的動態帶寬自適應技術:本項目將採用開源節流的辦法來解決該技術難題。所謂的節流,即進行視頻傳輸優化技術研究,通過對無線網絡的無線傳輸優化等一系列手段,減小視頻的帶寬需求;所謂的開源,即在網關硬件層面實現兩個3G模塊,在需要時,系統同時啟動多個3G模塊進行視頻傳輸;

6)支持IPv6的無線傳感網與Internet網絡互通技術:通過特殊的選項字段,將外網節點的 16 位地址傳送到傳感器節點,在傳感器節點上使用邏輯重建的方式恢復完整的通信數據字段,即使在應用層使用IP地址作為標識的情況下也能保持IPv6的端到端特性。

7)傳感安全保障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基於傳感器網絡的物聯網中繼、網關設備、基站、普通手機、筆記本、台式PC、IPAD手持終端等組成。系統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信息採集、信息通信、實時監控、監測預警、信息安全、決策分析、統計分析。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技術,獲取並收集影響安全生產環境因素,如溫濕度、紅外線入侵檢測、水 浸檢查、有毒氣體的濃度等信息的收集,並將採集到的現場工況信息實時地向相關部門及系統傳輸,從而做到實時監控、監控預警;

8)網絡安全保障系統:系統傳輸網關除了具備常用的網 關功能外,還具備基於OSGi的網關中間件,通過該中間件,用戶可以對該中間件支持的軟件模塊進行生命周期管理、動態更新等操作。

四、創新性與優勢

九牧通過數字化提質增效,從銷售端到工廠端實現了生產數字化、管理可視化、C2F個性快速定製、安全生產可控率100%、固危物控制100%、生產效率提升50%,助推中國工業4.0智能製造,為區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案例應用效益分析

通過在5G技術及工業互聯網應用上的不斷探索,九牧集團企業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節省20%人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20%;生產線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產品不良率降低5%;企業各類能耗不斷降低,能源用量減少7%,企業運營成本降低8%;產品研發周期年均縮短15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