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着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應當說明的是,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與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並不矛盾,它們是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的遺傳規律: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是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向後代傳遞的,而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則是按照連鎖和交換定律向後代傳遞的。

簡介

實踐應用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在動植物育種工作和醫學實踐中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育種工作

在育種工作中,人們根據育種目標選配雜交親本時,必須考慮基因之間的連鎖關係。如果幾個有利性狀的基因連鎖在一起,這對育種工作就很有利。例如,大麥抗稈鏽病與抗散黑穗病的基因就是緊密連鎖的,在育種中只要注意選擇大麥抗稈鏽病的植株,也就等於同時選擇了抗散黑穗病的植株,達到一舉兩得、提高選擇效率的目的。但是如果不利性狀與有利性狀的基因連鎖在一起,就要採取措施打破基因連鎖,促成基因交換,讓人們所需要的基因重組在一起,從而培育出優良品種來。例如,有兩個大麥品種:一個是矮稈抗倒伏但不抗鏽病的品種,另一個是高稈易倒伏但抗鏽病的品種。每一個品種中控制這兩個性狀的基因都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經過雜交,F2會出現四種類型的後代,其中由於基因交換而出現的矮稈抗倒伏同時又抗鏽病的類型就是符合需要的類型,經過進一步培育和大量繁殖就可以成為良種,其他不符合需要的類型應該淘汰。由此可見,通過基因交換產生的新類型能夠為育種工作提供原始材料。

醫學實踐

在醫學實踐中,人們可以利用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來推測某種遺傳病在胎兒中發生的可能性。例如,有一種叫做指甲髕骨綜合症的人類遺傳病。患者的主要症狀是指甲發育不良,髕骨缺少或發育不良。這種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兩個大寫字母NP表示)與ABO血型的基因(IA、IB或i)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在患這類疾病的家庭中,NP基因與IA基因往往連鎖,而NP的正常等位基因np與IB基因或i基因連鎖,又已知NP和IA之間的重組率為10%。由此可以推測出,患者的後代只要是A型或AB型血型(含IA基因),一般將患指甲髕骨綜合症,不患這種病的可能性只有10%。因此,這種病的患者在妊娠時,應及時檢驗胎兒的血型,如果發現胎兒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最好採用流產措施,以避免生出指甲髕骨綜合症患兒。

評價

連鎖遺傳

通過兩點測驗或三點測驗,即可將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各個基因的位置確定下來,繪製成圖,就叫連鎖遺傳圖,又稱遺傳圖譜。存在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群,稱連鎖群。一種生物連鎖群的數目與染色體的對數是一致的.換句話說,有對染色體就有個連鎖群.

繪製連鎖遺傳圖時,要以最先端的基因點當作0,依次向下排列.以後發現新的連鎖基因,再補充定出位置.如果新發現的基因位置應在最先端的基因的外端,那就應該把0點讓位給新的基因,其餘基因的位置要作相應的變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