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本生產成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本生產成本
圖片來自知乎

基本生產成本(base cost of manufacture).,是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

基本生產成本,是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製造費用,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是直接生產成本,而製造費用屬於間接生產成本。 原材料是指生產某種產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於生產過程起點的產品。原材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自然形態下的森林產品、礦產品與海洋產品,如鐵礦石原油等。一類是農產品,如糧、棉、油、煙草等。

薪酬是員工因向所在的組織提供勞務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酬勞。狹義的薪酬指貨幣和可以轉化為貨幣的報酬。

輔助材料也稱為消耗品,是維持企業經營活動所必需的產品,但其本身並不能轉化為實體產品的一部分。如催化劑、染料、潤滑油、照明設備、包裝材料等。輔助材料是工業生產中的日用品,具有價格低、使用時間短、需要經常購買等特點。

生產成本和基本生產成本有什麼區別?

一、兩者的概述不同:

1、生產成本的概述: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2、基本生產成本的概述:是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成本。

二、兩者的種類不同:

1、生產成本的種類: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

2、基本生產成本的種類: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製造費用

三、兩者的作用不同:

1、生產成本的作用: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2、基本生產成本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基本生產成本
圖片來自知乎

主要概念

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是直接生產成本,而製造費用屬於間接生產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核算要求

小企業在進行生產成本核算之前,首先應正確劃分以下各種費用的界限:

(一)劃清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收益性支出,也稱營業支出,是指該項支出的發生是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僅僅與本期收入有關、其各受益期不超過一年或-個營業周期的支出,如企業的工資支出、機器設備日常維護保養支出、保險費用支出等。收益性支出應全部作為本期成本、費用。資本性支出是指該支出的發生不僅與本期收入的取得有關,而且與其他會計期的收入有關,或者主要是為以後各會計期間的收入取得所發生的支出,如小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而發生的支出。資本支出應先計入資產賬戶,然後在其使用期內,通過折舊攤銷等形式逐步分攤轉作費用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等。由上分析可知,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計算各期的損益,正確反映資產的價值。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小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淨損失罰款支出、非常損失等。這些支出與生產經營無關,所以不能作為企 業的成本或費用。區分不同性質的支出是小企業正確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條件。

(二)劃清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是一旦發生,就需要直接或間接地計入當期產品或在產品成本的耗費,而期間費用則是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能計入當期產品或在產品成本的耗費。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區別在於:雖然它們都是一種耗費,都必須從營業收入中得到補償,但補償的時間不同,期間費用可以直接從當期收入中補償,而構成產品成本的費用則需待產品銷售時才能得到補償。

(三)劃清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界限生產費用是指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一定時期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區別在於:生產費用是着眼於按會計期間以及各種費用要素歸集本期所發生的費用,而產品成本是着眼於按產品的品種歸集的費用,一種完工產品的成本可能包括幾個會計期間的生產費用,一個會計期間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也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產品的成本。

(四)劃清各期成本費用的界限小企業應劃清各期產品成本費用的界限,即:應由本期產品成本、期間費用負擔的費用,應全部計入本期的成本費用;不應由本期產品成本、期間費用負擔的費用,則不應計入本期的成本費用。為了正確劃分各會計期間的費用界限,要求小企業不能提前結賬,將本月費用作為下月費用處理,也不能延後結賬,將下月費用作為本月費用處理。為了正確劃分各會計期間的費用界限,還要求小企業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正確處理待攤費用或預提費用。小企業對於應由以後各期負擔的、本期支付的待攤費用,或應由本期成本費用負擔而在以後期間支付的預提費用,要根據費用的收益時期進行合理分攤。如小企業對預付一年的保險費房租等,應在本年度的12個月內分期計入成本、費用,而將短期借款的利息,預提計入本期期間費用。

(五)劃清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小企業應劃清各種產品之間所應負擔的費用界限。凡能直接確定應由某種產品負擔的費用,應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對於應由幾種產品共同負擔的間接費用,應採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分配,分別計入各種產品的成本,並保持一貫性。

(六)劃清本期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之間的費用界限月末,如果某種產品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就需要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產品應負擔的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別計算出完工產品所應負擔的費用和在產品應負擔的費用。

(七)小企業發生下列費用,不應列入成本、費用1.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2.對外界的投資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3.被沒收的財物以及違反法律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以及小企業自願贊助、捐贈的支出;4.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5.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6.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基本生產成本
圖片來自知乎

成本費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小企業成本費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對所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審核,確定哪些生產費用是屬於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又將其區分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並在此基礎上將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區分為生產費用期間費用

(二)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區分為應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負擔的成本,通過「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將調整後的、本月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區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將直接成本在各種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間接成本則計入相關的成本中心。

(四)將各成本中心的間接成本,依據成本分配基礎向下一個成本中心進行分配,直至最終的成本計算對象。

(五)對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將月初在產品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該種完工產品成本

(六)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至「產成品[1] 科目。

(七)結轉期間費用至本期損益。

視頻

基本生產成本按什麼分設明細賬?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