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輔地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輔地鐵烏克蘭的第一個地鐵系統,它亦是繼莫斯科地鐵聖彼得堡地鐵後前蘇聯所建造的第三個地下鐵路系統。載客量為每天170萬人次,占基輔市公共運輸服務人次的34%。2005年基輔地鐵[1]的年度統計服務人次累積有6億人次,2003年為5.978億人次,有支付車費的乘客約有3.886億人次。

線路與車站

基輔地鐵是首3個前蘇聯建築的地鐵系統之一,它和莫斯科地鐵及聖彼得堡地鐵在設計上可以找到許多共同之處,最典型的是首3條路線的車站都在市中心三角地點交匯,線路的命名方式亦是數字編號加原計劃盡頭站服務區域,但一般情況下不會使用數字來稱呼線路。

基輔地鐵站中39個站都是地底站,其中一半的月台的整體深度相比另一半的地底站為淺。頂篷的設計多為典型的蘇式三柱橋塔設計(Колонная трёхпролётная),5個為單拱頂設計,另外1站採用了不對稱二柱拱型設計

較深的地底站的定義嚴格來說是其月台與對上地表的垂直差,有些地下線路因為是沿着山坡爬行因此其沿線站的月台雖然離地表「深」但實際位置比水平線要高,這類較深月台的設計多採用橋塔型,另外3站為圓柱型,兩站為牆柱型。其他6個站是非地底站,4站月台位於地面上,兩站建於「Estacade」(軍用測敵堤壩)上。除了少數幾個站例外,基輔地鐵月台全為島式月台。

基輔地鐵目前的兩座車輛段分別位於奧波隆(Оболонь)區及達爾尼察(Дарниця)區,總共能容納617節列車,以每5節組成1列,共109班列車每天從上午6時到晚上0時服務乘客。

歷史

基輔快速運輸系統的最初方案是在1916年開始的,俄國的北美商業公司投資建設地鐵。最初是由沙皇政府實施的,後來則由短促的烏克蘭政權實施這個項目。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內戰里取得勝利,地鐵的工程被擱置。到1936年,烏克蘭的首府已由哈爾科夫遷至基輔,基輔的蘇維埃高層分析過莫斯科運輸工程協會提交的地下運輸系統重建計劃後,籌備資金準備開展工程[2]。1938年,俄國須備戰第二系世界大戰,工程暫且擱下。

基輔受到戰火摧殘,1949年八月,地鐵工程再次展開,作為戰後重建計劃的一部分,首段5.2公里長、共五個車站的鐵路在1960年開通(由火車站至第聶伯)。

這些車站是現今基輔地鐵的中心部分,是基輔地鐵1號線的一部分,基輔地鐵1號線由西至東橫跨整個城市。1965年,基輔地鐵1號線的建設已伸延到第聶伯站,經過最近完工的鐵路橋,橫渡第聶伯河,分別在1968年及1971年擴建到東面河岸的大型住宅區。同時,基輔地鐵1號線西端的擴建分別在1963年、1971年及2003年進行,伸延到斯維亞托申及日托米爾的住宅區。

南北線的鐵路工程在1970年代早期開展,首三個完工的車站在1976年通車,這是基輔地鐵2號線,並繼續朝南面及北面擴建。經過兩個階段的擴建工程後(1980年及1982年),鐵路延伸至基輔北部最大的住宅區噢波龍,站名以俄語顯示,附有烏克蘭語。1991年八月,烏克蘭宣布獨立,站名改為以烏克蘭語顯示,附帶俄語。蘇維埃政權倒台後,牌匾及聲效都摒去俄語,然而,俄語名稱仍可見於俄語文學,一些飾物仍有雙語文字

一些古老的標記在近期被取締,那些標示留有烏克蘭名稱的拉丁譯名及英文,特別是轉車或出口處的標記,拉丁譯名則只被保留於線路圖中。

視頻

基輔地鐵 相關視頻

烏克蘭基輔地鐵站口
烏克蘭基輔地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