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堤上行二首》 |
作品名稱: 《堤上行二首》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
《堤上行二首》[2]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堤上行》大約寫於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時,即長慶二年到長慶四年。《堤上行》是劉禹錫根據梁簡文帝的《大堤曲》創製的樂府新題。《古今樂錄》曰:「清商西曲《襄陽樂》云:『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梁簡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這組詩描繪了江邊居民的生活圖景和碼頭上商船來往不絕的繁榮景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唐時期發達的商業經濟和長江兩岸的風土人情。
詩詞正文
“ | <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3] > |
” |
— <《堤上行二首》>,<古詩文網> |
譯文
堤頭酒旗相望,堤下船隻密集,檣櫓相連,是一個繁華的江邊碼頭。
天色已晚,行人急於回家,在渡口爭着擺渡,槳聲蕩漾在江中。
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煙波浩渺,兩岸長堤之上,行人絡繹不絕,歌聲此起彼伏。
歌聲或表達愛情,或訴說哀怨;流水和月光無窮無盡,歌聲中情感綿綿。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4]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5]
視頻
參考資料
- ↑ 「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劉禹錫《堤上行三首》全詩翻譯賞析. 海博學習網[2015-09-23]
- ↑ 《堤上行二首》賞析. 古詩文網
- ↑ 《堤上行二首》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劉禹錫簡介 古詩文網
- ↑ 劉禹錫簡介 .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