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塘尾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塘尾街道,原為鎮建制,於2002年改制為街道,是一個城鄉合一的鎮街,屬廣東省吳川市管轄,東接梅菉,西接吳陽鎮振文鎮,北倚鑒江,南瀕臨南海;海岸線長3.8公里,江岸線長3.2公里,國道G325線和省道S373線連接成「人」字形貫穿塘尾全境;水陸交通方便,交通物流優勢明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勢平坦開闊,倚江傍海,景色宜人;供水、供電、文化、衛生、飲食、金融、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全街道面積33.37平方公里,人口30774人(2010年),人口密度1049人/km2,共轄七個社區居委會[1]

中文名:塘尾街道

外文名:Tangwei Street

別 名:塘尾鎮(公元2002年前為鎮建制)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廣東省吳川市

地理位置:吳川西南部

面 積:33.37 km²

下轄地區:七個社區

電話區號:0759

郵政區碼:524557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人口數量:30774人(2010年)

著名景點:通駟垂虹(吳川古八景之一)

車牌代碼:粵G

人口密度:1049人/km2

身份證前六位:440883

行政代碼:440883002

行政區劃

塘尾街道共轄七個社區,50個村莊,七個社區分別是:高楊居委會、銀嶺居委會、東海居委會、塘頭居委會、邊坡居委會、麥屋居委會和新城居委會。

建制沿革

塘尾街道1949年11月屬吳川縣第三區(吳陽)。

1952年5月屬吳川縣第四區。

1957年4月屬銀嶺鄉。

1961年屬銀嶺公社。

1963年後,銀嶺公社與吳陽公社合拼。

1975年5月由吳陽公社析出原銀嶺公社地域,成立塘尾公社。

1983年塘尾公社改為區。

1987年1月撤區建鎮。

1997年3月析出塘尾村委會轄區、塘尾村、……新地村等15條村莊與大山江鎮的部分村莊成立海濱街道。

2002年改為塘尾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

塘美區位於吳川市中西部,毗鄰吳川市區,北倚鑒江,瀕臨南海。

地質

塘美區主要是沙泥土地與黃土地,岩石埋藏在較深處,一般在地下5-6米。塘美區南部沿海為沙質土地,北部為鑑江沖積沙泥地。塘美區沿海有少量灘涂。

地貌

塘美區屬鑒江下游沖積平原和半平原。塘美區轄區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地。塘美區南部沿海為南海防護林帶;塘美區中部丘陵全部植樹,耕地全部耕作,土地植被率在95%以上。

水文

塘美區鑒江流經塘美區轄區北部匯入南海。塘美區塘美水道從塘美區轄區東部匯入南海。

綜述

環境

2012經濟指標穩步增長。塘尾街道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湛茂經濟發展圈戰略高地的部署,一年來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共1.58億元,增長6%;實現工業總產值共24.22億元,增長4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共23.72億元,增長62.3%;財政收入2671萬元,增長25.87%;固定資產投資額16.5億元,增長130%。

景點古蹟

「通駟垂虹」:是吳川八景之一,一般指「吳川古八景」。位於塘尾街道邱屋,原有橋名垂虹,是吳陽至梅錄的主要通道。因長年有車馬來往,故又名通駟橋。橋下水雖不深,但終年不涸且澄如鏡,天晴日麗,橋影如虹。

視頻

航拍塘尾街道勇兒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