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壺菌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這是在後端生有一根尾形鞭毛及產生遊走子和配子的一種菌類。屬單毛菌類。根據 G.C.Ainsworth和G.R.Bisby(1971)的研究報道,共有110屬575種。缺乏或有少量菌絲。有全實性的,也有分實性的。菌絲體一般為無隔膜的多核菌絲體,無性生殖產生遊走子(多具有明顯的油滴)。有性生殖為同型配子接合、配子雌雄分化的異型接合,以及發展到精子和卵子分化的卵型接合。大多數在淡水中寄生或腐生,少數為海中生活。此外,如集壺菌屬類也有寄生在陸生植物上的。它們是罕見的真菌,例如,異水霉屬(Allomyces)可在水田中腐生,為雙相形生物,有單相菌絲體和復相菌絲體。單毛水霉目(monobl-epharidales)為單相形生物,但卻具有其它真菌中所未發現的卵子和精子的受精現象。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各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