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宜瑤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宜瑤族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城西南部,東鄰文圩鎮,西北與金秀瑤族自治縣交界,西南與平南縣接壤,東南與藤縣毗鄰,是三市(梧州市、來賓市、貴港市)四縣(蒙山縣、平南縣、金秀縣、藤縣)五個鄉鎮的交匯點。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23公里。夏宜瑤族鄉總面積80.91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4641人(2017年)。[1]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中文名:夏宜瑤族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華南

地理位置: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城西南部

面 積:80.91 km²

電話區號:0774

人口數量:4641人(2017年)

車牌代碼:桂D

行政區劃

轄夏宜村、六海村、高雷村、能友村、蘆山村、六洛村6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夏宜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4641人。夏宜瑤族鄉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梧州市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鄉。

歷史沿革

據志書記載,蒙山縣正式建於宋代,今夏宜瑤族鄉轄諸村名如六海瑤(今六海村)、平坦堡(今夏宜村)等史書均有記錄,可見該鄉至少在宋代時便有人居住,為壯、瑤、漢等民族住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平旦鎮,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設平坦哨,屬龍定里,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設平坦堡。宣統元年(1909年)撤堡,由龍瓊玉辦嶺海團。民國14年(1925年)撤里設區屬第二區。民國22年撤區並鄉屬上鑒鄉。

1950年4月15日屬中區上鑒鄉。1952年成立夏宜鄉。1955年11月22日屬文圩區。1957年12月30日屬木護鄉。1958年8月25日屬東風人民公社,編為夏宜民兵營。1961年6月成立夏宜公社,公社設在夏宜街龍合發(龍斯倫)屋,以夏宜街名為公社名。1962年10月復為夏宜村級鄉,屬文圩區。

1969年9月29日,夏宜鄉改為區級夏宜公社。1984年7月1日改為夏宜鄉民委員會,下轄高雷、蘆山、六海、能友、注洛、夏宜等6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屯)。1985年4月10日成立夏宜瑤族鄉民委員會,鄉政府仍在龍合髮屋。1987年10月改為夏宜瑤族鄉人民政府。2000年鄉政府遷街口古榕樹東面建辦公樓。

自然環境

廣西梧州市蒙山縣夏宜瑤族鄉處於金秀大瑤山南麓,境內多土山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形似鳳凰。西南與平南交界處的茶花山(又名石崖頂)海拔1025米,為鄉內最高峰。地貌屬中低山陡坡順構造類型,由下泥盆統頁岩及寒武系碎屑岩、硅質岩組成。地形中等切割,陡峭而險峻。土壤以瀦育性:水稻田土、部分沼澤型水稻土及山地紅、山地紫色土為主。耕地土壤的成土母質多為砂岩、砂石岩。

蒙山縣夏宜瑤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鄉西部緊靠大瑤山區,又因地理因素及大氣環流的配置關係,每年汛期,大雨、暴雨較多,年平均降雨量為全縣鄉鎮之最,年平均降雨量為1800—2000毫米,水資源豐富。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的夏宜河從鄉西端入境,經蘆山、能友、高雷、六海等村,匯數條溪河之水,由西向東橫貫全鄉,在龍蟠村注入湄江。

自然資源

該鄉水資源豐富,夏宜河在鄉內長15公里,平均比降約9.4%o,河床較陡,洪水時水勢兇猛,水能蘊藏量3192千瓦,可供開發量2878千瓦,現建有夏宜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2520千瓦,年發電量25l萬度。

由於地處大瑤山麓,氣候適宜,盛產木材、松脂、八角、蜂蜜、竹筍、靈芝等。花源植物豐富,所產的蜂蜜甘香甜美,堪稱「百花蜜」,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夏宜瑤族鄉毗鄰金秀縣、平南縣、滕縣,是一個交通要塞,造就了夏宜成為相鄰縣鄉土特產品的集放、流轉中心。豐富的物產資源,最適宜投資建設竹、木加工項目。

氣候資源

夏宜瑤族鄉地處金秀大瑤山南簏,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800—2000毫米,水資源豐富,具備大力發展水利、電力資源的有利條件。山地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5%,林木蓄積量豐富,是全蒙山縣天然林區之一。主要林產品有松、杉、八角、玉桂、毛竹、板栗,特產有松脂、八角、玉桂、篙竹、干筍、蜂蜜、絞股藍、靈芝等。其中六洛村是梧州的養蜂專業村,年產蜂蜜40000斤。夏宜地處山區腹地、山清水秀、夏天氣候宜人,境內有夏宜峽茶花山、茶浮沖、拜仙洞等風景,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視頻

夏宜瑤族鄉風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