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夏月潤 | |
---|---|
演員 |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 |
1878年 安徽懷寧 |
逝世 | 1932年 |
職業 | 京劇演員 |
夏月潤(1878~1932),原名昌泗,字雲礎,夏月珊之弟,譚鑫培的女婿。自幼習京劇,工武生更擅紅生戲。演關公戲宗王鴻壽。10餘歲即出台,他扮相英俊,長靠短打均擅。20歲後曾被上海《同立報》評為「菊榜第一」。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夏月潤參與創辦上海新舞台,編演時裝新戲《黑籍冤魂》、《潘烈士投海》等。
簡介
夏月潤注重改良戲劇。新舞台從十六鋪搬到露香園,他不顧關公戲不准演《走麥城》的梨園舊規,編排《走麥城》,轟動一時,場場滿座。各戲院紛紛搬演,成為時尚。辛亥光復上海之役,夏月潤與其兄及潘月樵等率領伶界商團,協同革命軍攻打製造局,救出陳其美,受到孫中山表彰。民國元年(1912年)上海伶界聯合會成立,夏月潤任會長,積極從事改良戲曲,宣傳共和民主思想,並舉辦教育慈善事業。
表演獨具風格。曾與兄在上海創辦我國最早的近代劇場——新舞台。
夏月潤雖是藝人,卻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滿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帶頭剪辯子。帶領新舞台的武戲演員投入攻打江南製造局兵工廠的戰鬥,連續七天七夜,最後夏月潤踩在夏月珊肩上翻牆進去打開大門,徹底摧毀滿清政府的殘餘勢力。孫中山先生多次在新舞台的經理房召開秘密會議,夏家兄弟在外負責警衛保證安全。
還在新舞台創辦了救火會,會員均由劇團的武戲演員承擔,由於搶救速度快沒人趁火打劫,居民失火都願請新舞台的救火車,所以在社會中有很高的聲譽。
夏月潤連任十二年伶界聯合會會長,不畏強暴,敢與流氓斗,敢與出面保護維護演員們的權益。年老有病的每月可到聯合會領取二元錢和二斗米的生活費,對一些孤兒寡母也給予照顧,還造了公房「梨園房」,置了公墓「梨園公墓」,開設榛嶺小學供藝人子弟免費上學。
早先京劇舞台上沒有燈光布景,夏月潤去日本考察一年,請來兩位日本畫師畫布景,並把舞台改造成轉台,為以後的機關布景打下了基礎。
還排了很多反映當時社會腐敗黑暗的時裝戲。如《槍斃閻瑞生》、《阮玲玉之死》、《拿破崙艷史》、《黑籍冤魂》、《新西遊記》等,很受歡迎,孫中山先生看了《黑籍冤魂》後,親筆寫了一塊匾「現身說法」,法國領事看了後要邀劇團去法國演出。可見該劇的影響是很大的。《新西遊記》是影射當時英租界的兩個陪審官的,在群眾中引起很大反響。[1]
活動年表
1915年,農曆乙卯年:譚鑫培五次赴滬
九畝地新舞台二次成立,虧損累累,其婿夏月潤(新舞台老闆)、王又宸(新舞台台柱)親蒞北平,跪求老爺子幫忙。譚鑫培始允南下,為第五次赴滬,演十天,首日《空城計》,末日《珠簾寨》。票價樓上樓下一律五元,滬人始震動,傾市而出。新舞台上下二千一百十五座,座無空椅,立無隙地,而譚年已七十矣。時楊四立亦隸新舞台,唱倒第二,譚上演必誤時,楊輒拉長馬後,以延時間。台下不知,以為楊好賣弄,則鬨堂報以倒好,翌日演《南天門》,台下竟享以茶壺蓋、銅板、桔子皮,楊至頭破流血,然亦無法不唱也。譚前後來滬凡五次,京戲近百年瑣記稱為六次南下者誤,因譚初次北返以後,未幾即入內廷供奉,清制供奉賞四品白石頂戴,例不得出外演戲。庚子之亂,清後西狩,供奉伶人始有在外演戲以為糊口者;未幾迴鑾,孫菊仙已逃滬,不敢返,而禁例亦稍破,則光緒二十六年以後事矣。故鑫培二十七年南下當為第二次,非第三次。
1928年9月5日,農曆戊辰年七月廿二日:《梨園公報》創刊[2]
視頻
參考文獻
- ↑ 夏月潤 京劇生行演員戲曲文化網
- ↑ 夏月潤梨園百年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