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下轄鄉,地處昭蘇縣西南部,東接察汗烏蘇蒙古族鄉和農四師75團,南接天山山脈與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相望,西與胡松圖喀爾遜蒙古族鄉相連,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隔河相望,行政區域總面積1061.52平方千米。 [1]

1950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屬四區;1984年,改夏特柯爾克孜族鄉。2001年,原昭蘇縣夏特牧場併入。 截至2018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戶籍人口為14956人。

2020年6月,夏特柯爾克孜族鄉下轄8個行政村。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馬鈴薯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牛、羊、馬、家禽為主。

2018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中文名:夏特柯爾克孜族鄉

行政區類別:鄉

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

地理位置:昭蘇縣西南部

面 積:1061.52 km²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新尼孫村

電話區號:0999

郵政區碼:835615

車牌代碼:新F

人 口:14956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1950年,屬四區。

1958年,改建夏特牧場。

1978年,改建夏特公社。

1984年,改夏特柯爾克孜族鄉。

2001年,原昭蘇縣夏特牧場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下轄8個行政村:新尼孫、新尼孫下、達布呼爾、闊斯托別、喀塔爾托別、塔勒德塔斯阿爾納、瑪熱勒特、別斯喀拉蓋。

2020年6月,夏特柯爾克孜族鄉下轄8個行政村:新尼孫上村、新尼孫下村、達布呼爾村、闊斯托別村、瑪熱勒特村、喀塔爾托別村、塔勒德塔斯阿爾納村、別斯喀拉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地處昭蘇縣西南部,東接察汗烏蘇蒙古族鄉和農四師75團,南接天山山脈與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相望,西與胡松圖喀爾遜蒙古族鄉相連,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隔河相望,行政區域總面積1061.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度2000米。

氣候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9℃,無霜期年平均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88小時,年總輻射14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12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4—9月。

水文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境內主要河流為夏特河,全長78千米,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徑流總量5.99億立方米,可利用的最小落差為400米,預計最小發電量9800千瓦。

自然災害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融雪性洪水、山體滑坡、冰雹、大雪等,其中冰雹、雪災尤為嚴重。

人口

2011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總人口146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95人,城鎮化率34%。總人口中,男性7639人,占52%;女性7054人,占48%。總人口中,以維吾爾族為主,達5259人,占35.8%;還有哈薩克、柯爾克孜、漢、蒙古等民族,共9434人,占6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8人。

截至2018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戶籍人口為1495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財政總收入240萬元,比上年增長6%。人均財政收入163.3元,比上年增長10.7%。

2018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農業

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馬鈴薯為主。2011年,小麥種植面積4萬畝,產量1.2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1100畝,產量1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等。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2.7萬畝,產量4268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馬、家禽為主。2011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牲畜年末存欄6.3萬頭(只、匹);家禽飼養量8.6萬羽。

工業

2011年,夏特柯爾克孜族鄉工業總產值達到459萬元。

商業

2011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有商業網點182個,職工29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金融業

2011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4%;各項貸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夏特柯爾克孜族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8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1所,教學點2個,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00人;初中1所,在校生560人,專任教師9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視頻

夏特柯爾克孜民族鄉,到處都是美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