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夏眠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夏眠與冬眠一樣都是動物在缺少食物的季節為了生存的自然現象。夏眠也叫 「夏蟄」。動物在夏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某些動物對炎熱和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例如地老虎(昆蟲)、非洲肺魚、沙蜥、草原龜、黃鼠等都有夏眠習慣。
主要存在於遼東半島組南端大連旅順的一個自然保護區蛇島上。它們像其它蛇類一樣會冬眠,但在夏季蛇類最活躍的時候卻也要夏眠,那是因為它們不只冬天找不到食物,夏天也找不到。這座蛇島只有黑眉蝮蛇一種動物,其它動物由於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使島變成孤島後慢慢絕跡,只剩下黑眉蝮蛇忍耐力極強的爬行動物。它們為了生存下去,可以很久不吃東西,只在春秋候鳥經過的時候捕食鳥兒,所以冬天和夏天就只能冬眠以及夏眠了。
生活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縫裡和淺海底部泥沙里,是一種全身長滿肉刺的動物。因為海參以小生物為主食,當海底生物多的時候,它過着舒服日子。然而,海底里的生物,隨着海水溫度的變化,也在發生變化。海底的小生物對于海水冷熱變化是十分敏感的,白天海面水暖,它們就會上浮;夜晚水冷,它們就退回海底。因此,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習慣。入夏以後,因為太陽光強烈照射的緣果,上層海水溫度較高,這時海底里的小生物都浮在海面,進行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活動。而留在海底里的海參,卻迫於夏季食物中斷,寸步難行,無能為力,只好進入夏眠了。這是生物適應環境養成的習慣。
每當酷暑到來的時候,某些地區的花粟鼠和帶有斑紋的松鼠,一反蹦蹦跳跳的常態,將身子蜷縮起來,躺在自己用樹葉鋪成的「臥室」中,酣睡不醒。這時候,它們身體冰涼,仿佛死去了一般。過了一段時間,當暑威漸消,天氣轉涼的時候,這些小傢伙又活動如常了。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搜狐,2017-03-27
- ↑ 中國漢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