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陰大汗腺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外陰大汗腺瘤
外陰大汗腺瘤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婦科、腫瘤科

發病部位 :大陰唇或大小陰唇間皺裂處、肛周和會陰部

常見病因 :一般認為外陰汗腺上皮不受控制地增生

最後導致汗腺周圍皮膚產生隆起的小結節

導致腫瘤的發生。
常見症狀 :為單個圓形的實性結節,略高出於皮膚

質軟,少數病例有疼痛、刺癢、灼熱等症狀

外陰汗腺瘤是由汗腺上皮增生而形成的腫瘤,較少見,一般為良性,極少數為惡性。由於大汗腺在性發育成熟後才有功能,因此這種汗腺瘤發生於成年之後,80%發生於50歲以上的婦女。生長部位主要在大陰唇。 [1]


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外陰汗腺上皮不受控制地增生,最後導致汗腺周圍皮膚產生隆起的小結節,導致腫瘤的發生。 [2]


臨床表現

腫瘤生長部位常在大陰唇或大小陰唇間皺裂處、肛周和會陰部,因小陰唇缺乏汗腺,故極少發生。 多在婦檢時偶然發現,一般為單個圓形的實性結節,略高出於皮膚,質軟,位於真皮淺層,緊貼表皮,直徑多在0.1~1厘米,平均0.8厘米,直徑>2厘米者為少數,界限清楚,表面被覆正常皮膚。少數病例有疼痛、刺癢、灼熱等症狀。如潰破、外翻,會形成紅褐色乳頭狀瘤樣腫塊,而且易出血,頗似癌變或炎性肉芽。繼發感染後則局部有疼痛、溢液、出血、有臭氣、發熱等症狀。

根據汗腺瘤的臨床表現,分為3種類型:

囊腫型

頗似皮脂囊腫。

實質型

表現為一皮下硬結。

潰爛型

是表麵皮膚壞死後,汗腺組織呈紅色肉芽狀或乳頭狀突出於破口,此時外觀極似癌腫。 [3]


檢查

外陰大汗腺瘤
原圖鏈接

實驗室檢查

腫瘤標誌物檢查、分泌物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 [4]


診斷

需要根據病理檢查做出診斷。 [5]


鑑別診斷

明細胞汗腺瘤的鑑別診斷
原圖鏈接

沒有囊性或乳頭狀結構,缺乏肌上皮層,細胞更具異型性。

缺乏兩層細胞,浸潤性生長,有原發灶。

有小葉結構,腺腔內分泌物明顯,常有導管。

[6]


治療

大汗腺腺瘤異位大汗腺
原圖鏈接

治療原則為先做活組織檢查,確診後再行局部切除。 [7]


預後

預後良好,一般為良性極少惡變


預防

外陰大汗腺瘤預防
原圖鏈接

定期體檢

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做好隨訪

防止病情進展。

注意個人衛生

特別是經期和產褥期陰部的衛生。

增強體質

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 [8]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