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葉唐松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葉唐松草

中文學名:多葉唐松草

別稱:馬尾黃連、馬尾連、金絲黃連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莨目

科:毛茛科

屬:唐松草屬

多葉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foliolosumDC.)是草本植物,植株莖高90-200厘米,上部有長分枝。莖中部以上葉為三回三出或近羽狀複葉;小葉草質,頂生小葉菱狀橢圓形或卵形。圓錐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有多數花;萼片4,淡黃綠色,狹橢圓形;雄蕊多數。瘦果紡錘形,有8條縱肋。8-9月開花。生海拔1500-3200米間山地林中或草坡。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印度[1]

形態特徵

多葉唐松草是草本植物,植株全部無毛。莖高90-200厘米,上部有長分枝。莖中部以上葉為三回三出或近羽狀複葉;葉片長達36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菱狀橢圓形或卵形,長1-2.5厘米,寬0.5-1.5厘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淺心形或圓形,三淺裂,裂片有少數鈍齒,脈平或背面稍隆起,脈網稍明顯;葉柄長1.5-5厘米,有狹鞘。圓錐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有多數花,長約20厘米;萼片4,淡黃綠色,早落,狹橢圓形,長3-4.5毫米;雄蕊多數,長6-7毫米,花葯狹長圓形,長約2.5毫米,頂端有短尖頭,花絲絲形;心皮4-6,子房無柄,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柱頭生花柱腹面,線形。瘦果紡錘形,長約3毫米,有8條縱肋。8-9月開花。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西南部(會理)、西藏南部(聶拉木)。生海拔1500-3200米間山地林中或草坡。在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近種區別

多葉唐松草稍近毛髮唐松草(T. trichopus),但花梗較短,花葯有短尖頭,柱頭較長可以區別。

醫藥用途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治痢疾,腸炎,傳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癰腫瘡癤,結膜炎。
①《綱目抬遺》:"去皮里膜外及筋絡之邪熱、小兒傷風及痘科用。"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涼血,消炎止痢。治結膜炎,傳染性肝炎,癰腫瘡癤,痢疾。葉、花治關節炎。"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燥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小兒傷風發熱及麻疹將出:馬尾黃連、蟬蛻、菊花、大力子、防風、薄荷、甘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痢疾,腸炎:馬尾黃連九錢,木香三錢。共為細末。每次一至二錢,一日三次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③治濕熱嘔吐:馬尾連一錢半,吳茱萸四分,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熱病煩渴:馬尾連、焦山梔各三錢,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口舌生瘡,結膜炎,扁桃體炎:馬尾黃連三錢,黃芩二錢,刺黃柏三錢,梔子三錢,牛蒡子二錢,連翹五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⑥治紅腫瘡癰:馬尾黃連二錢,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製成軟膏外用。(《雲南中草藥》)
⑦治滲出性皮炎:馬尾黃連適量,焙乾研末,撒患處。或與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後患處於燥起裂,可用香油調敷。(《新疆中草藥手冊》)
⑧治腳癬:馬尾黃連五錢,黃柏一兩,新鮮豬膽汁一個,冰片三分。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新疆中草藥手冊》)

相關物種

星毛唐松草Thalictrum cirrhosum H. Lév.
  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 Wall.
  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 Wall.
  滇川唐松草Thalictrum finetii B. Boivin
  黃唐松草Thalictrum flavum L.
  腺毛唐松草Thalictrum foetidum L.
  扁果唐松草(變種)Thalictrum foetidum L. var. glabrescens Takeda
  河南唐松草Thalictrum honanense W. T. Wang & S. H. Wang
  紫堇葉唐松草Thalictrum isopyroides C. A. Mey.  
 亞歐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

參考來源

  1. 馬尾連, 中藥大全,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