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瑙河之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瑙河之波》是由19世紀末羅馬尼亞的作曲家揚·伊萬諾維奇所創作。他長期在布加勒斯特軍樂隊中任職,創作過一些器樂作品,但只有《多瑙河之波》有影響並且流傳。這部作品原是一首為軍樂隊創作的吹奏樂圓舞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的形式,演出後由於受到人們的歡迎,作曲家還把它改編成鋼琴曲。後來,這部作品在巴黎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伊萬諾維奇和他的作品便銷聲匿跡了。

開創我國電影譯製事業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是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在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基礎上開始籌建的,原名為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2]

劇情

樂曲採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伊凡諾維奇所作圓舞曲的旋律以小調色彩為主,優美、舒展而略帶淡淡的哀愁,具有獨特的個性。 序奏以快板開始,然後在2/4拍子的曲調上轉為行板,最後以小調色彩和4/4拍子奏出由主旋律演變而成的曲調,從而結束序奏段落。多變的速度和節拍使整個序奏部分充滿了生氣勃勃的活力(有些改編曲將序奏部分略去,直接演奏第一首小圓舞曲)。

第一小圓舞曲的第一主題徐緩委婉,其旋律如同緩緩迴旋流淌的河水或一首溫柔親切的歌曲一般;緊接着的第二主題B,每一樂句都先緊後松,反覆出現的八分休止符,使樂曲充滿了跳躍感。 第二小圓舞曲的大小調色彩變化豐富,也以兩個對比性主題構成。第一主題A的舞蹈氣氛比較強烈;第二主題B使用了大量的跳進音程,但仍然保持着流暢的特點,猶如翻滾喧譁的河水滔滔東去。結尾部分先將序奏的素材加以演變發展,然後再現第三小圓舞曲的主題和第一小圓舞曲的第二主題B,然後通過樂隊全奏有力地結束全曲。

譯製片

譯製片最早叫「翻版片」,又叫「翻譯片」。廣義的譯製片就是指將原版影片的對白或解說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後,以該種語言配音混錄或疊加字幕後的影片。狹義的譯製片單純指的是配音混錄後的影片。配音譯製片製作時,先將原版影片的對白譯成另一種需要的語言;再由配音演員按照原版片畫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真的語調、口型,錄成一條對白聲帶;然後與原版片的音樂、音響效果聲帶混錄成為一條完整的譯製聲帶,用以印製供放映用的拷貝。

視頻

多瑙河之波 相關視頻

音畫,羅馬尼亞電影《多瑙河之波》
《多瑙河之波》(下)(1959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