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光蠑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光蠑螺

中文名: 夜光蠑螺
外文名 :Great Green Turban
俗 名: 蝶螺、夜光螺、夜光貝等
拉丁文名稱Turbo marmoratus
貝類動物:腹足綱、鐘螺超科、蠑螺科
國外分布: 熱帶印度太平洋菲律賓日本
國內分布:台灣、海南島、西沙、南沙群島

夜光蠑螺是腹足綱(Gastropoda)
前鰓亞綱(Prosobranchia)蠑螺科(Turbinidae)海產螺類。
殼厚,殼口寬闊,殼面可有珠狀突、瘤突或肋紋。最大的種類是東印度群島和澳大利亞的夜光蠑螺(Turbo marmoratus) [1]

夜光蠑螺基本內容

俗名蝶螺、夜光螺、夜光貝等
拉丁文名稱:Turbo marmoratus
英文名稱:Great Green Turban
貝類動物:腹足綱、鐘螺超科、蠑螺科。
夜光蠑螺是蠑螺科中最大的一種。
分布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國內分布於台灣、海南島、西沙、南沙群島;國外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如菲律賓、日本等。
大型個體、殼高約176毫米,寬171毫米。貝殼堅厚,周緣近圓形,螺層約6 1/2層。螺旋部不高,體螺層極膨脹,縫合線淺。生長紋細密,有時有褶襞,貝殼表面暗綠色、具有褐色、白色相間的環紋,頂部常染有翠綠色斑紋。殼口大,近圓形,內面銀白邑,具珍珠無。厴圓形,石灰質,極厚重且具無澤。

為熱帶性種類、常棲息於潮下帶數米至數十米的岩石及珊瑚礁的淺海底。活動緩慢,貝殼表面常附着有苔蘚蟲等動物。以海藻為食。有時在胃中也可見到無脊椎動物的碎屑。春、夏季為繁殖旺期,此時可經常在珊瑚礁洞穴中採到幼小個體。
珍珠層很厚,是珍貴的觀賞品,過去也作為皇家珍藏品收藏。殼粉為油漆的調合劑。肉可食用。

【藥用價值】

【來 源】為蠑螺科動物夜光蠑螺的石灰質厴。
【功 效】清熱解毒、消食止痛、清腸止痢、利尿通淋。
【主 治】用於癰疽、疔癤、頭瘡、疥癬、食滯胃脘、濕熱痢疾、小便淋痛。
【性味歸經】咸,寒。入心、胃、大腸、膀胱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外用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南海(台灣和海南島)。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後將厴取下,洗淨曬乾備用。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
全螺含蛋白質、脂肪。珊瑚礁區產的夜光蠑螺內臟常含有外因性石房蛤毒素、(Sax- itoxin),尚含有碘甲基銨(lodomethyltrimethyl ammoni-um)的氯化物;
貝殼含四吡咯生物色素,為甲酯型蠑螺膽藍素(turboglaucobilin)、C37 H46 O12 N4、mp.205一6℃, UV最大吸收378、307mu,性質與類膽紅素(biliru-binoid)、膽綠素(biliverdin)相似。含大量碳酸鈣、磷酸鈣。

習性

暖水性強,日子於熱帶珊珊礁海域,休息於高溫高鹽、水質澄清和海藻繁茂的岩礁周圍,從潮間帶至潮下帶均有日子區,個別隨水深添加而增大,在潮間帶採獲的多為幼小個別,大個別的採獲水深達20-30m,據日本資本專家在〈南洋水產資本〉第二卷(1929)報導,夜光蠑螺與大馬蹄螺不一樣,後者喜群居,而夜光蠑螺則呈散居狀況,其種群數量僅及大馬蹄螺的1/8-1/5,

19世紀20年代的年產量約100-200噸,主產區為菲律賓群島南部的蘇祿海,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周圍海域。
我國科學院海洋地點20世紀50年代從海南島南部的三亞、新村海域採到5號14個夜光蠑螺標本,以小型居多,以後多次去海南、西沙、南沙收集,從未採獲此螺;而熊大仁(1949)則報導了夜光蠑螺在西、南沙的散布,除短少引用外,熊文描繪切當、種名完整,並且繪出此螺的標準形狀圖,基本上為圖譜體式,為分類學參考資料,著者認同其記載。至於為何從20世紀60年代始至今,一向未採到此螺,著者以為夜光蠑螺是一種強暖水種,日子於典型熱帶海區或熱帶海區南部,在台灣南部、菲律賓群島和馬來群島海域散布廣泛並且均甚多見,種群數量也較大,在我國西沙、南沙海域應有散布。由於此螺生態散布的較深性和較分散性,較之收集大馬蹄螺要艱難得多;此外,這種寶貴名螺的價格甚高於大馬蹄螺,一向是近幾十年來中外偷獵者的首要方針……這些可能是咱們若干年來未見此螺蹤跡的緣由。

參考來源

  1. 夜光蠑螺概述(附圖),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