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關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關門

夜關門,又名:截葉鐵掃帚、絹毛胡枝子等,豆科胡枝子屬。直立小灌木,高可達1米,3出複葉互生,密集,小葉極小,葉柄短。花1~4朵生於葉腋,花冠蝶形,黃白色。莢果細小,無柄,長約3毫米。花期6~9月,果期10月。全草藥用,有補肝腎,益肺陰,散瘀消腫的功效。[1]

為豆科植物截葉鐵掃帚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9~10月採收,鮮用或曬乾用。含蒎立醇黃酮類、酚性成分、鞣質以及β-谷甾醇。

中文學名 夜關門 科 豆科
別稱 截葉鐵掃帚、絹毛胡枝子、小葉胡枝子 胡枝子屬
植物界 分布區域 中國東北南部,韓國南部

主要價值

  1. 止咳作用小鼠口服煎劑及從夜關門中分離出的咳寧醇0.5克生藥、707(主要為黃酮類化合物)5毫克或607(主要是酚性物質,也有少量黃酮類和酸性物質)10毫克,均有顯著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作用強度約與每鼠服可待因2毫克相當。但用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引咳法並不能證明咳寧醇及707有止咳作用,因之其止咳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小鼠口服β-谷甾醇500毫克/公斤,有顯著的鎮咳作用。
  2. 祛痰作用小鼠口服咳寧醇、707或60775毫克時均無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但臨床應用確有一定的消痰或祛痰作用。
  3. 平喘作用豚鼠腹腔注射707100~200毫克/公斤有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咳寧醇200毫克/公斤時效果不明顯。豚鼠離體氣管試驗表明707有抗組織胺作用;有明顯的氨茶鹼樣舒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作用時間與氨茶鹼相比則較緩慢而持久。
  4. 對子宮的作用類似於乙醇提取物對各種有孕動物和經已烯雌酚敏化的離體子宮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對各種未孕動物的離體子宮無明顯作用。
  5. 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證明全草煎劑在6.25~25%以上濃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鏈球菌卡他球菌均有抑菌作用,707每毫升含5毫克以上,對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含10毫克以上對甲鏈球菌有抑制作用。及607對上述各種細菌均無抑制作用。

性味

苦辛,涼。

  1. 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辛微苦。
  2. 福建民間草藥》:苦辛,微寒。
  3.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淡,無毒。
  4.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辛微苦,平。

歸經

閩東本草》:入肺、肝、腎三經。[2]

功用主治

各書籍功效介紹

補肝腎,益肺陰,散瘀消腫。[3]

治遺精,遺尿,白濁,白帶,哮喘,胃痛,勞傷,小兒疳積,瀉痢,跌打損傷,視力減退,目赤,乳癰。

  1. 《滇南本草》:治瘡瘍腫毒,散瘡癰。
  2. 質問本草》:治跌打損傷,煎之而蒸,能散瘀血[註 1]
  3. 分類草藥性》:治紅崩,白帶,痢症。
  4. 《福建民間草藥》:益肝,明目,利尿,解熱。
  5. 《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收脫肛,療黃疸,舒筋活血。
  6. 《四川中藥志》:治虛弱遺尿,男子白濁,女子白帶,陰虛氣弱,通乳汁,療疳疾
  7. 《湖南藥物志》:清熱,收斂,祛風,殺蟲。治疝氣
  8. 《閩東本草》:潤肺,養陰,益肝,滋腎。治夜盲,盜汗,遺精,腰痛。

用法與用量

  1.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燉肉。
  2. 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選方

  1. 治遺精:退燒草一兩。燉豬肉服,早晚各服一次。(《貴州民間藥物》)
  2. 治老人腎虛遺尿:夜關門、竹筍子、黑豆、糯米、胡椒。共燉豬小肚子服。(《四川中藥志》)
  3. 治糖尿病:截葉鐵掃帚鮮全草四兩,酌加雞肉,水燉服;另用鐵莧菜乾全草一至二兩,水煎代茶飲。(《福建中草藥》)
  4. 治大小人流尿:夜關門,煮綠殼鴨蛋食。(《四川中藥志》)
  5. 治慢性白濁:夜關門、夢花根、白蘚皮。燉五花肉服。(《四川中藥志》)
  6. 治潰瘍病:烏藥三錢,截葉鐵掃帚三錢,仙鶴草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眼。忌辛辣刺激食物。(《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7. 治胃痛,腎炎水腫:鐵掃帚三至五錢(大劑可用一兩)。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8. 治勞傷脫力:鐵掃帚根一至二兩。水煎,蜂蜜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 治神經衰弱,白帶過多:鐵掃帚全草或根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0. 治小兒面目發黃:射干一錢,魚鰍串根三錢,退燒草三錢。以上各藥,均用乾的,淘米水煨服。每天三次,一次服藥水一至二兩。(《貴州民間藥物》)
  11. 治疳瀉:鐵掃帚全草,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2. 治小兒疳積:鮮夜關門三至五錢。和未沾水的雞肝燉服,連服三至五次。(《福建民間草藥》)
  13. 治小兒疝氣:千里光乾的全草五至九錢,瘦豬肉四兩。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14. 治痢疾:鮮夜關門根三至四兩。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15. 治脫肛:干退燒草三兩。燉豬髒頭半斤服,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二兩,連湯服。(《貴州民間藥物》)
  16. 治產後關節痛風:鮮夜關門根四兩,豬蹄八兩。酒四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17. 治視力減退:夜關門全草八兩,車前草一兩五錢,青葙子、天竺子、當歸各五錢,枸杞根、菟絲子、女貞子各一兩。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18. 治肝熱迫眼,赤腫疼痛:鮮夜關門八錢至一兩。酌加冰糖,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後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19. 治打傷致小便不通,小腹脹痛:夜關門一兩,積雪草五錢。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20. 治刀傷:退燒草,口嚼,敷刀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21. 治乳腫痛:夜關門沖爛,酒炒,包腫痛處。(《四川中藥圭))
  22. 治犬咬、蛇蟲傷,風熱,濕毒:鐵掃帚五錢至一兩。水煎,內服並外洗。(《湖南藥物志》)

形態特徵

截葉鐵掃帚,又名:絹毛胡枝子、小葉胡枝子。直立小灌木,高達1米。枝細長,薄被微柔毛。3出複葉互生,密集,葉柄極短,長不及2毫米;小葉極小,線狀楔形,長4~10毫米,先端鈍或截形,有小銳尖,在中部以下漸狹,上面通常近禿淨,下面被灰色絲毛。花1~4朵生於葉腋,具極短的柄;小苞片卵形;萼長3~4毫米,深5裂,裂片線狀錐尖,被柔毛;花冠蝶形,黃白色,有紫斑,生於下部花束的,常無花瓣;旗瓣橢圓形,有爪,龍骨瓣不甚彎曲;雄蕊10,2體;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內曲,柱頭小,頂生。莢果細小,無柄,長約3毫米,薄被絲毛。花期6~9月。果期10月。

栽培技術

  1. 適應性較強,一般排水良好的土壤都可栽培。
  2. 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在3~4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米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33厘米開穴,深約7厘米,每穴播種子約20粒,施人畜糞水後,覆蓋草木灰1厘米左右。
  3. 苗高3~4厘米時勻苗、補苗,每穴留苗4~5株,並淺薅、追肥1次。以後在6、8月和10月收穫後,各再中耕除草1次,並在6月和10月中耕除草後各追肥1次。從第二年起,每年在4、6、10月都要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均用人畜糞水。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夜關門全草2兩(鮮草3兩),加水煎1~2小時,濃縮至10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50毫升,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可視病情連服3~4個療程,兩個療程間停藥5天。治療427例,總有效率(包括臨床痊癒或短期控制,以及顯效和好轉)在80%以上,不論對單純型殘喘息型均有效,病情輕的療效略優於重的。

夜關門對於止咳、化痰的效果較顯著,平喘次之;40%左右的病人在治療3~5天後出現療效,部分病例在10天後顯效。副作用不常見,少數病例出現頭暈、胃不適,或噁心、嘔吐、腹瀉、失眠、口腔粘膜潰爛、多尿等現象,一般不需停藥,3~5天可自行消失。也可以採用夜關門複方,但其療效與夜關門單方似無明顯差異。複方有兩個:1號方是夜關門2兩,天門冬、百部各6錢;2號方是夜關門2兩,棉花根、崗梅各1兩。煎法、服法、療程與單方同。據臨床觀察,夜關門單方多療程長期用藥,特別是通過發病季節的預防性用藥,可使一部分病例獲得遠期治癒。此外,從夜關門中提出兩個有效單體-咳寧醇和β-谷甾醇,及兩個有效部分-707、607,均曾分別在臨床試用,發現對止咳、祛痰、平喘都具有速效,多數在服藥4天內顯效。咳寧醇以鎮咳,祛痰效果較明顯,副作用有口乾、喉干,唇乾等,對心、血液系統無損害作用,但對肝功能是否有一定影響,尚待繼續觀察;己製成片劑,每片60毫克,每次服1片,每日3次。β-谷甾醇亦以鎮咳祛痰作用較好,平喘較差,副作用輕微;每片80毫克,每次1片,日服3次。'~707對咳、痰、喘均有較好作用,以鎮咳、平喘的效果較好,副作用不明顯;每片含量80毫克,每次1片,日服3次。607裝入膠囊,每粒300毫克,日服3次,每次1粒,均以10天為一療程。

治療毒蛇咬傷取夜關門及假花生各等量,曬乾研粉,加少量澱粉壓片,每片含生藥0.3克。用溫開水送服或研碎後灌服,每次15~20片,每天2~3次。亦可在患者囟門部剃去銅錢大小一塊頭髮,局部消毒後用針沿皮下挑刺,使微出血,然後取藥片15~20片壓碎,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敷於囟門,包紮固定,每日換藥1~2次,保持濕潤。如有發熱、噁心、嘔吐,可加獨活3錢,水煎分2次服。用上法共治療竹葉青蛇咬傷34例,眼鏡蛇咬傷12例,金錢豹咬傷3例,海蛇咬傷1例,蝰蛇咬傷1例,不明蛇種咬傷5例,共56例,無1例死亡,全部治癒。

治療急性胃炎痢疾取夜關門的根、莖、葉(干品)100克,洗淨切碎,加水1200毫升,文火煎煮濃縮至200毫升過濾;成人每服50毫升,3~4小時1次,必要時日夜連續服用。兒童、老年人或體弱者可酌情減量。療程1~7日,必要時可延長至2~4周。系統觀察50例,結果21例在治療1~3日內、25例在4~6日內症狀消失或顯著好轉。

視頻

老頭經常喝這種叫做「夜關門」的草藥

注釋

  1. 「瘀血」:基礎理論名詞。病因之一。凡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行不暢,阻滯於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均稱為瘀血。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在中醫文獻中,瘀血又稱「惡血」、「杯血」、「蓄血」、「敗血」、「污血」等。

參考資料